首页 > 医疗器械/ 正文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研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教授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栓样本中发现了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及染料颗粒。“我们认为,环境因子尤其是微塑料、染料颗粒,可能与血栓的形成存在潜在关联。”近日,论文通讯作者夏彦恺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工业生产类型的不断增多,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人工合成材料越来越多,降解产生的垃圾碎片和微塑料在环境中也大量增加。
“微塑料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性污染物。它们在海洋、土壤里大量存在,甚至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吸收进入食物链。”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吴笛表示。
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微塑料对人类会产生何种影响。虽有研究显示,科研人员在人体的血液、胎盘等组织器官和粪便排泄物中发现了微塑料和染料颗粒,但目前仍缺乏它们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直接证据。
联合团队耗时一年多,收集并分析了24例人体主动脉夹层血栓样本和2例人体急性动脉栓塞样本,在其中共发现87个颗粒物。它们包括1颗低密度聚乙烯,22颗染料颗粒,其他的是铁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
微塑料、染料颗粒是如何对血栓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联合团队发现,患者体内的微塑料、染料颗粒检出数量与血小板水平高度关联,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我们假设,在血液中存在有以微塑料等颗粒为核心的小血栓,这些小血栓不断吸引血液中的其他颗粒,使血栓不断增大。另外,血液系统中微塑料等颗粒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小血栓、血小板和颗粒之间碰撞的几率,从而加速血栓形成。”夏彦恺说。
夏彦恺表示:“此次的研究发现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微塑料、染料颗粒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排放监测。”在夏彦恺看来,该研究也为微塑料和染料颗粒的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效应机制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研究方向。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