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保健/ 正文

“新物种”引发青岛医药健康产业变局,百洋医药大胆试水化妆品功效责任险

来源 2021-12-30 13:54:18 人体保健

百洋医药登陆资本市场后,作为A股领先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在品牌培育孵化以及创新资源汇聚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助力提升城市产业生态创新活力


“新物种”引发青岛医药健康产业变局


近日,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洋医药”)针对商业化平台上一款功效型化妆品推出了化妆品功效责任险——消费者按照指导方法使用后如果皮肤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即可触发理赔。


百洋医药大胆试水化妆品功效责任险的背后,是它作为A股领先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加速拓展业务布局、提升平台能力的重要尝试。近年来,百洋医药瞄准医药健康产业变革大势,依托深耕行业十余年经验,打造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这一行业新物种。6月30日,百洋医药正式登陆创业板。以此为节点,百洋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这也意味着,平台在品牌培育孵化以及创新资源汇聚上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这不仅对百洋医药及其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的发展是一大利好。作为“新物种”,商业化平台对城市产业影响的方式和能级势必不同于传统企业。这对近年来一直在谋求迭代赶超的青岛医药健康产业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利好。


上游有药明康德,下游有百洋医药


说百洋医药是“新物种”,它到底新在何处?类比另一家明星上市公司药明康德,答案能更加清晰。


随着医药市场竞争加剧,药品研发的投入产出比成为药企更为关注的重心之一。药明康德抢抓风口,瞄准上游研发环节,为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帮助药企提高研发效率、降低失败风险及控制研发成本。


同理,面向下游产品推向市场的商业化环节,市场同样亟须类似服务。当前,A股市场制药企业市场开发成本高企,同时创新药企对院外零售市场日益重视。针对大量潜在市场需求,百洋医药搭建了面向大健康产业的商业化平台,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商业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通产品上市最后一公里。


与当前大量存在的传统的医药商业公司不同,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最核心的是品牌商业化能力,为药企创造市场需求、完成准入并导入市场,根据客户整体需求设计出产品营销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品牌价值。



目前,百洋医药已经建立了基于品类研究的强大品牌运营能力,同时搭建了覆盖零售药店和全国主流医院的全数据平台,帮助上游企业精确、快速地选择销售终端。罗氏制药、安斯泰来、杰特贝林、西安杨森、武田制药、三生制药等头部药企均是平台的合作伙伴。


从财务数据看,2018年度和2019年度,百洋医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和48.49亿元。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实现营收超过58.79亿元,同比增长21.2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幅达30%。


产业创新的价值“放大器”


迈入资本市场的百洋医药,开启了新征程。依托背后集团的生态化资源协同,商业化平台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医药健康行业创新日趋活跃。大量有技术、有创意的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但另一方面,产品面世和商业化却是它们天然的短板。而百洋商业化平台恰好能帮助好的产品进入应用场景,实现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百洋医药商业化平台正是当下医药健康行业创新的价值“放大器”。


目前百洋医药除了已经搭建的针对非处方药、处方药及肿瘤特药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主体外,也着力构建功效型化妆品平台和网售处方药平台,正在形成“一体两翼”的创新平台架构。


功效型化妆品商业化平台是百洋医药将健康产品的品牌运营经验复用至功效型化妆品领域的创新尝试。子品牌“萌驼慧选”对标“松本清”,以店中店形式支持连锁药房在功效型化妆品领域实现突破。



步入资本市场的百洋医药在大健康领域加速发力。6月30日的上市敲钟仪式上,百洋医药携手健康产业战略合作伙伴,启动健康产业金融创新孵化器、创新药商业化平台,大健康品类创新孵化器同时揭牌。


健康产业金融创新孵化器基于平台以及市场化资本、专业中介机构丰富的产业资源,助推大健康产业创新孵化;创新药商业化平台,搭建合规、高效的品牌高速公路,助力创新药快速实现商业价值;大健康品类创新孵化器,着眼全球大健康领域的研究,通过品类创新,开发与培育大健康新品类产品,助力中国医药健康产品规划品牌定位。


更多“新物种”即将崭露头角


品牌商业化平台只是百洋医药集团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发掘产业新价值空间的缩影。在一次次捕捉和谋划新风口中,更多新想法、新物种也在源源不断涌现。这将助力青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跳出原有模式,展现出新活力。


百洋医药集团内部已经孵化出若干新兴业务板块,百洋投资作为产业投资人持续孵化创新企业。百洋制药搭建了高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平台,多款产品已实现中美同销;百洋智能科技作为以AI为特色的医疗信息化升级服务提供商,已联合十多家顶级医疗机构研发不同医疗场景下的肿瘤医疗AI应用;苏州同心医疗是人工心脏领域的研发型创新企业,开发完成了基于全磁悬浮技术的新一代人工心脏CH-VAD,产品已进入注册申报程序……


在青岛国际大健康产业化基地,百洋医药集团正在搭建大健康产业对外交流、合作、展示的窗口和平台,建成后将聚集孵化创新企业,并吸引日、韩、欧、美、亚等跨国药企合作项目入驻,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让健康产业实现“乘数效应”。未来几年,这里将聚集孵化上百家健康产业链相关企业,培育4至5家上市公司,年产业规模有望过千亿元。


为探索医药健康产业产城融合发展,百洋医药集团正在推进建设全国首个健康城市综合体。综合体将形成以健康产业聚集、高品质健康社区和创新创业孵化为核心的聚集圈,替代传统商圈,带动城市经济、就业和民生的发展。


“健康产业边界可以无限扩大,理论上任何一个行业都能与健康产业产生关联。依托这种强大的跨界协同能力,可以助力若干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表示。


有理由相信,在百洋这样极具创新活力的企业带动下,青岛医药健康产业一定会实现加速迭代赶超


6月30日,为健康品牌提供第三方商业化服务的平台公司百洋医药(301015.SZ)正式登陆A股。上市当天,百洋医药报收56.16元/股,较发行价7.64元/股上涨48.52元,涨幅635.08%,总市值达294.9亿元。


登陆A股打造领先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


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是专业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商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提供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


品牌运营是百洋医药的核心业务。以旗舰产品迪巧钙为例,早年间,迪巧进入中国时,国内钙片市场已被葡萄糖酸钙、高钙片等产品充斥。经百洋医药分析,中国的补钙人群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老年人,他们希望含量高、便宜、能医保,还有一类是母婴人群,母婴人群对品质的要求高,喜欢使用进口产品。


“我们发现这两个需求是不一样的,品类的分化就带来了新品牌的崛起机会。市面上的钙产品大多围绕老年人,我们就抓住了品类分化,针对母婴人群对产品高品质需求的机会,用迪巧成功主导了母婴补钙这个品类。”百洋医药表示。


确定适用人群后,便是精准投放。百洋医药早在2009年,就使用DMP技术来精准投放广告。简单地说,如果一台电脑一周内上过5次母婴网站,系统就会自动识别为电脑后的使用者是母婴产品的需求者,那么这台电脑在看电视剧时就能看到迪巧的广告,不是就看不到,百洋医药做的便是这样精准有效的投放。


在百洋医药的医院学术推广、药店店员培训、消费者教育、公益活动、电商推广、口碑传播等系列营销及推广下,迪巧顺利打开中国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2016年的全网医药健康品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迪巧均排名第一。


迪巧只是百洋医药孵化的众多品牌之一,除此之外,百洋医药还提供了包含泌特、哈乐等品牌的品牌运营服务,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行业红利:CXO企业正处于风口


新冠疫情下,医疗健康产业迎来了大爆发。而行业的高速发展自然也频频引来资本市场的关注。


据东吴证券报告显示,医疗健康产业的融资金额屡屡达到新高。2021Q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额(天使轮至IPO前)1954亿元,同比增长132.3%,创历史新高;中国该融资额为494亿元,同比增长203.1%,同样创历史新高;若考虑Biotech公司的风投融资,2021Q1共92轮融资金额合计7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61亿元),同样创下历史之最。


回看国内,医药改革大背景下,传统药企正不断转型创新,随着国内药品审批规则的变化,大量创新药上市,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数据,2019年超50种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国产新药十余个,占比超过20%,创下历史之最。


CXO企业也借势迎来发展高速期。CXO是指医药研发服务和定制化生产领域,而CXO又分为CRO、CMO和CSO,分别对应研发服务外包、生产服务外包、合同销售外包。百洋医药便属于下游的推广运营商业化平台企业。


CXO板块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应业绩上的持续增长。据东吴证券的《CXO行业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A股12家CXO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长29.1%,扣非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长33.4%。2021Q1营业收入总额增长57.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长117.6%,业绩喜人。


百洋医药也不例外,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百洋医药实现营收58.79亿元,同比增长21.26%,净利润为2.77亿元,同比增长31.9%。


百洋医药选择在此时上市无疑也是踩在了CXO板块的风口上。作为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有何过人之处?


不同于其他第三方研发平台、第三方临床平台的CXO企业,百洋医药主要集中于产品的销售、商业化环节。此环节的CXO企业还处于少数阶段,而百洋药业作为此环节的服务商,早已形成强大的营销网络,合作大中型医院1.2万余家、药店30万余家。还与罗氏制药、安斯泰来、杰特贝林、武田制药、西安杨森、三生制药等知名药企达成深度合作。



(百洋健康药房,图片来源:百洋医药官网)


同时基于医院、药店,百洋医药还拥有覆盖全国零售终端、主流三甲医院等信息的全数据平台,以数据为佐,制定不同的策略可帮助企业、产品找到精准的渠道和终端。


“品牌商业化”,百洋医药随着十几年的发展,不仅充分发挥优势不断对外加强合作,对内也逐渐开始孵化自有品牌,力求增加增长点,使公司道路长远化。


新赛道释放潜在优势


随着新消费升级和国民健康意识和爱美意识的觉醒,功效型化妆品也开始进入人们视线,并迎来迅速增长。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护肤品市场零售规模达到2444.1亿元,同比增长14.7%。细分领域中,皮肤学级护肤品表现亮眼。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135.5亿元(占比5.5%),同比增长高达32.3%,2014-2019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远超护肤品行业整体增速。


相较于国内的功效型化妆品仍处于发展期,日本、美国等则已经进入成熟期,“功效型化妆品因为有治疗功能,它更应该在药店里销售,有专业人员指导,所以日本有很多药妆店,而不是在超市里卖,但中国的药店过去一直没把药妆做起来,主要是因为药店分散,也没有独立的供应链能力。”百洋医药表示。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专业渠道销售在日本化妆品销售中占比高达32.4%,美国专业渠道占化妆品销售渠道的13%,而我国占比仅为7.7%。但中国的巨大市场不能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药妆品牌正不断扩大在中国药妆市场的布局。


基于对功效型化妆品市场的看重,百洋医药于2017年收购了乐葆健康,“收购乐葆健康系为了拓展医美产品、保健食品板块的品牌运营业务及解决同业竞争。乐葆健康主要运营化妆品、保健食品等品牌,收购乐葆健康系发行人完善自有品牌运营矩阵,丰富品牌运营数量的有效手段。”百洋医药在招股书中解释道。


除了收购公司运营品牌外,百洋医药还在近期启动了功效型化妆品商业化平台,目前正在帮助主流药店设立功效型化品专柜,做店中店的模式,相信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来源:青岛日报,野马财经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Tags: “新物种”引发青岛医药健康产业变局,百洋医药大胆试水化妆品功效责任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