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贫血伴血小板增多,别忘了5q-综合症

来源 2023-05-29 10:37:42 医疗资讯

前 言

贫血伴血小板增多,是常见的血常规检验异常。可见于多种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疾病。前者如缺铁性贫血、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后者如肾细胞癌等一些实体肿瘤。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伴孤立的5q-常因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血常规特征而致漏诊或延误诊断。我们遇到一例因重度贫血、血小板增多来诊,经血髓象、染色体等检查,最终诊断为5q-综合症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案例经过

患者为68岁女性,以“乏力1年余”来诊,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贫血貌,双侧颈部、锁骨上等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肋下未触及。

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7 ↓ 2-7 ×10^9/L,红细胞1.01 ↓ 3.0-5.0 ×10^12/L,血红蛋白40 ↓↓110-150 g/L,红细胞压积12.0 ↓ 37-54 %,平均红细胞体积118.8 ↑ 80-10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39.6 ↑ 27-34 pg,血小板计数590 ↑ 100-300 ×10^9/L。铁蛋白FeRRI 653.00 ↑ ng/ml 16-300。

血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偏少,片头成堆血小板易见,请结合临床及骨髓活检等其他相关检查。

骨髓病理:少量骨髓增生低下,粒红两系分化成熟,巨核细胞轻度异型,未见原始细胞增多,请首先排除反应性改变,请结合临床、遗传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进一步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染色体G显带:46,XX,del(5)(q13q33)[14]/46,XX[1]。

骨髓免疫分型:骨髓中粒系比例减低,细胞分化成熟,未见明显增生的幼稚细胞群,该免疫表型不具特征性。请结合临床及形态学。

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伴孤立5q-(IPSS-R 2分,低危型)。

案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伴孤立5q-,也称作5q-综合症。5q-综合症是指染色体核型异常为单纯5q-、骨髓原始细胞< 5%、外周血原始细胞< 1%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除5q-外,伴有1个非-7/7q-的其他染色体异常(ACA)的MDS患者,其预后与伴单纯5q-的MDS患者无明显差异。因此,WHO(2016)分型将5q-外伴ACA的患者也归于5q-综合征。

5q-综合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血常规上常表现为重度贫血、大细胞性贫血,约1/3-1/2的患者有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不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罕见。骨髓形态上常表现为红系增生低下,增生异常少见;巨核细胞数目增多,体积正常或稍减小,核分叶减少或不分叶;粒系增生异常不常见;骨髓原始细胞<5%,外周血原始细胞<1%。

临床上符合5q-综合症特征,但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1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8 x 109/L,血小板计数< 100 x 109/L)的患者,目前定义为MDS,不能分类。

在发病机制上,5q31-q33缺失导致抑癌基因或基因缺失。如RPS14基因单倍剂量不足(haploinsufficient,HI)通过P53通路形成5q-综合症的疾病表型[1];miR―145与miR-146a单倍剂量不足导致巨核细胞异常与血小板增多[2];CSNK1A1单倍剂量不足导致WNT/beta―catenin信号通路失调,导致5q-克隆扩增[3]。

在治疗上,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均可用于5q-综合症的治疗。来那度胺通过靶向casein激酶1A1抑制异常的5q-克隆,可使约2/3的患者摆脱输血依赖[4]。但有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对来那度胺的治疗效果较差。

预后方面。5q-综合症中位生存时间66-145个月,AML转化风险<10%。骨髓检查有明显的粒系增生异常者;伴原始细胞增多者;除5q-外,伴7/7q-者;伴2个以上其他异常染色体者;这些均是预后不良的标记。

我们这例患者,血常规上表现为大细胞性重度贫血,血小板增多,骨髓形态上具有5q-综合症的形态特点,染色体也是典型的5q-综合症的染色体核型。在进行红细胞输注支持的同时,给予来那度胺治疗。

总 结

总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伴孤立5q-以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女性优势、低危向AML转化、对来那度胺治疗具有明显敏感性为特征。临床工作中及时识别这一亚型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也有助于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参考文献:

[1] Barlow J L, Drynan L F, Hewett D R,等. A p53-dependent mechanism underlies macrocytic anemia in a mouse model of human 5q- syndrome[J/OL]. Nature Medicine, 2010, 16(1): 59-66. DOI:10.1038/nm.2063.

[2] Starczynowski D T, Kuchenbauer F, Argiropoulos B, 等. Identification of miR-145 and miR-146a as mediators of the 5q- syndrome phenotype[J/OL]. Nature Medicine, 2010, 16(1): 49-58. DOI:10.1038/nm.2054.

[3] Schneider R K, Ademà V, Heckl D, 等. Role of casein kinase 1A1 in the biology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del(5q) MDS[J/OL]. Cancer Cell, 2014, 26(4): 509-520. DOI:10.1016/j.ccr.2014.08.001.

[4] Giagounidis A a. N, Germing U, Strupp C, 等.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el(5q) MDS and complex karyotype and the possible role of lenalidomide in this patient subgroup[J/OL]. Annals of Hematology, 2005, 84(9): 569-571. DOI:10.1007/s00277-005-1054-0.

Tags: 贫血伴血小板增多,别忘了5q-综合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