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盐,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健康影响一直是公众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它被视为高血压的“经典推手”。然而,近期一项发表于Nutrients杂志的最新系统性综述指出,高盐饮食对心血管的伤害远不止于升高血压。即使是在血压完全正常的人群中,过量摄入盐分仍会通过多种独立于血压的机制,直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全球现状:高盐饮食是“沉默的杀手”
要理解问题的严重性,我们首先需要看数据。据统计,全球因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高达约189万,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7%。在东亚和中欧等饮食文化中盐分含量较高的地区,这一负担尤为沉重。更令人警醒的是,全球平均盐摄入量高达每日10.8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5克/天)的两倍以上。其中,中国是“盐重灾区”,人均日摄入量惊人地达到17.7克。研究数据进一步量化了风险:每增加1克钠摄入(约合2.5克盐),心血管病风险就会上升6%;反之,每日减少2.5克盐,则可降低20%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一项覆盖50万人的英国生物样本库研究更是直观地显示,与从不加盐的人相比,“总是”在餐桌上加盐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高出36%。
不止是高血压:盐的“非血压机制”浮出水面
过去,无论是医生还是公众,普遍将盐的危害简单等同于高血压。一项对313名医生的国际调查显示,高达93%的医生将盐的危害归因于其升压作用,而仅有约半数认识到其直接的血管毒性或促炎作用。然而,近年来的证据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即使血压维持正常,高盐仍可独立导致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的粥样硬化。这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机制呢?
首先,高盐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发起“正面攻击”。我们的血管内壁有一层名为“糖萼”的凝胶状屏障,带负电,能吸附钠离子作为缓冲。长期高盐会使其“过载”,导致糖萼变薄、脱落,使得内皮细胞直接暴露于高钠环境的攻击之下。实验证明,钠浓度仅上升5%(仍在生理范围内),就可使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关键酶活性下降25%,导致血管从舒张状态转向收缩,并促进炎症和血小板聚集。同时,高钠还会让内皮细胞骨架变硬,柔韧性下降,进一步损害血管功能。临床研究观察到,一顿高盐餐后,人体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会受损长达数小时。
其次,高盐会扰乱全身代谢,间接为动脉粥样硬化“铺路”。它通过刺激食欲、增加含糖饮料消费等方式,间接助推肥胖。荟萃分析显示,每多摄入1克盐,成人与儿童的肥胖风险分别上升26%与28%。此外,高盐还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诱发氧化应激,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些代谢紊乱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公认的“加速器”。
再者,高盐会引发肠道菌群“地震”,改变机体化学环境。摄入高盐后,肠道中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会减少,而促炎菌群如普雷沃菌和瘤胃球菌则会增多。这种“ dysbiosis ”导致有益的短链脂肪酸 产量下降,削弱其抗炎和保护血管的作用;同时,有害的氧化三甲胺 水平上升,后者会促进动脉斑块的形成。菌群的紊乱还会激活Th17免疫细胞,释放IL-17等促炎因子,将身体拖入一种慢性的、促进动脉硬化的炎症状态。
新机制揭示:盐甚至能“遥控”骨髓,驱动炎症
近年来,最令人瞩目的发现是“盐-免疫-动脉硬化”轴。研究发现,高盐摄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可以激活Th17细胞,进而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促使造血干细胞向脾脏迁移,并大量生产促炎性的单核细胞。这些被“武装”起来的免疫细胞会侵入血管壁,释放强烈的炎症因子,直接加速动脉斑块的发展——这一系列过程完全独立于血压的变化。在人体实验中,当盐摄入量从6克/天增至12克/天时,血液中的这类促炎单核细胞和炎症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

图:膳食盐过量影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经典途径
我们应该吃多少盐?科学控盐,并非越少越好
面对高盐的种种罪证,我们是否应该追求“极限低盐”呢?答案是否定的。多项高质量研究表明,钠摄入与心血管风险之间存在着一条U型曲线。数据显示,风险最低的“甜蜜点”对应每日3–5克钠的摄入量(约合7.5–12.5克盐)。无论是过高(>5克/天)还是过低(<2.3克/天)的摄入,都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因此,“极度限盐”并非普适良策,对于心力衰竭等特殊人群,过度限盐甚至可能无法带来预期获益,策略需个体化调整。
临床启示:控盐是一项需要智慧的公共卫生工程
基于上述证据,我们的控盐行动应更具针对性。首先要识别“藏盐大户”:一份披萨可能含盐7–12.8克,一碗泡面带汤喝下可能摄入2.8–4.1克盐,一顿典型的快餐套餐就接近每日推荐上限。其次,推广“代盐”策略是一项有效手段,研究表明,用钾盐替代部分钠盐,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14%,且未显著增加高钾血症风险。再者,控盐应融入整体健康的饮食模式,如DASH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在控盐的同时强调水果、蔬菜与全谷物的摄入,能协同保护血管,降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最后,公共卫生政策必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往往更依赖廉价的高盐加工食品,是健康干预中最需要帮助的环节。
综上所述,高盐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血压问题”,它更是一个直接侵蚀血管内皮、扰乱全身代谢、破坏免疫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全民健康行动中,科学控盐不应止于一句口号,而应成为贯穿心血管疾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的核心策略。正如研究者所言:“减少饮食中的盐,是最廉价、最有效、也最易推广的公共卫生干预之一。”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您和家人的餐桌,为血管健康减负,每一步减盐都算数。
原始出处
Surma, S.; Okopień, B.; Murphy, A.J.; Banach, M. High Salt Intake and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Not Only via Blood Pressure: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2025, 17, 3464. https://doi.org/10.3390/nu17213464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猜你喜欢
- Int J Clin Oncol: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后G-CSF初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Br J Psychiatry:抑郁症和新近精神病患者神经认知缺陷存在差异
 - 全球长新冠患者近1.45亿!间充质干细胞有这些作用:改善凝血,控制炎症,缓解肺损伤...
 - 2020年09月20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日!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 中国医师协会:多学科参与 完善渐冻人救助体系
 - Molecular Cancer:迈向癌症治疗新纪元:CAR-M疗法的临床潜力
 - 王璐瑶遭网暴后发声:巴黎还会再来 不认输不低头
 - 【期刊导读】糖尿病型MAFLD显著降低HBV相关肝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率
 - 性和谐源于夫妻之间的情感和谐 注意这些事项会导致性冷淡
 - 宋茜瘦腿的秘密 2周即可见效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