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3岁的浩浩(化名)最近总是咳嗽、气喘,尤其一跑一跳就脸色发白、胸口起伏剧烈。家人以为是“哮喘”,带他到社区医院雾化、吃药,可折腾了大半年,症状丝毫没有好转。一次夜里,浩浩突然喘得厉害,小脸发青,被紧急送到市儿童医院。医生听诊时发现右肺呼吸音几乎消失,立即安排CT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气:右侧胸腔内长了一个巨大的囊实性肿物,几乎挤压掉半个肺!
为了进一步明确性质,医生为浩浩进行了胸腔镜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由未成熟的间叶组织和上皮成分构成,显微镜下呈现出类似胎儿时期肺组织的结构。结合影像学与免疫组化结果,最终确诊为—— 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
概述
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儿童肺部恶性肿瘤,主要累及肺和胸膜,并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其发病率约为0.35/10万~0.65/10万,占儿童原发性肺肿瘤的约15%,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小于6岁,12岁以上儿童发病较为罕见。由于PPB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也不典型,往往难以与先天性肺囊性病变区分,因而误诊和漏诊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
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儿在6岁以内发病,平均发病年龄约3.2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早期症状常为乏力、咳嗽、气促、发热、胸痛等,常被误认为肺炎或感染性疾病,对常规抗感染治疗反应差。部分患儿可伴有气胸、胸腔积液或胸腔积脓。由于肿瘤多位于肺周或胸膜,早期呼吸困难较轻,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晚期患儿可出现食欲减退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约四分之一的PPB患儿及其家族成员存在肿瘤或发育异常,其中以囊性肾瘤最为常见,此外还可见家族性肺囊肿、甲状腺肿瘤以及胚胎性肿瘤,如肉瘤、髓母细胞瘤、恶性生殖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等。
PPB确诊时远处转移相对少见,通常发生于肿瘤复发后。Ⅰ型病例极少出现远处转移,而Ⅱ型和Ⅲ型则更具侵袭性,常通过血行转移至大脑和骨骼,发生率约30%,患者可出现头痛、骨痛等症状。
检查
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及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乳酸脱氢酶(LDH)及尿酸等,以评估全身情况和肿瘤负荷;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凝血功能检查用于术前评估心功能及出凝血状态。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关键,胸片和胸部增强CT可明确肿瘤位置、范围及性质,有条件者可行PET-CT、支气管镜或胸腔镜检查。PPB多位于肺周或胸膜,CT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肿物,边界清晰、不与支气管相通。Ⅱ型、Ⅲ型可转移至脑和骨骼,需行头颅MRI或骨扫描评估。
DICER1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及识别家族性肿瘤易感综合征,阳性者需长期随访。
若怀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应行脑脊液检查;若血细胞异常或影像提示骨髓侵犯,应行骨髓检查及相关分析。
治疗
胸膜肺母细胞瘤(PPB)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儿童肺部肿瘤,治疗以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综合方案为主。国际上常参考COG、SIOP及CCCG方案,结合《中国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诊疗建议》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原则是:能完全切除的肿瘤应尽早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者先行活检明确诊断,再经化疗缩小肿瘤后行根治性手术。Ⅰ型PPB以手术为主,可选用VAC方案(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辅助治疗;Ⅱ型和Ⅲ型需在手术基础上联合化疗,常用IVADo方案(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阿霉素)。若初诊未手术,应在2~4个化疗疗程后择期手术,若9~10个疗程后仍有残留病灶,可考虑二次手术或局部放疗。
手术是治疗的核心,应尽可能完整切除病灶或仅留显微残留。对于肿瘤体积大、不能一次切除的患儿,可先活检,化疗2~4个疗程后再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时需保护重要组织结构,防止肿瘤破裂及播散。根据病变范围,可行囊肿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若术前怀疑PPB,应优先选择病变肺叶的完整切除。
化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Ⅰ型以VAC方案为主;Ⅱ、Ⅲ型以IVADo或IVA方案为主,药物包括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及阿霉素。治疗前需完善心、肝、肾功能及感染筛查,并做好PICC或输液港置管、营养及心理支持。
放疗目前证据有限,仅用于手术和化疗后仍有残余病灶的患者。推荐局部调强放疗,剂量一般为25 Gy,放疗安排在化疗8个疗程后进行,放疗期间应停用放线菌素D。
总体而言,PPB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方案为核心,强调“先切除、后强化、个体化管理”的原则,预后与病理类型、切除程度及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McDonald-McGinn, Donna M et al. “22q11.2 deletion syndrome.”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vol. 1 15071. 19 Nov. 2015, doi:10.1038/nrdp.2015.71
2.Sullivan, Kathleen E. “Chromosome 22q11.2 deletion syndrome and DiGeorge syndrome.” Immunological reviews vol. 287,1 (2019): 186-201. doi:10.1111/imr.12701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