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来源 2025-11-01 12:12:43 医疗资讯

【论著】

本研究开展前瞻性研究拟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潜力,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AKI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本研究选择择期行腹内非血管手术的患者109例进行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7 d。排除标准:患者或家属拒绝参加研究,术前合并肾脏疾病或血肌酐(Scr)异常。剔除标准:术前实行新辅助化疗方案、违反方案,临床资料不完全无法统计,失访。其中术后缺失数据5例,二次腹部手术4例,共剔除9例。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12例)和非AKI组(88例)。计算术后AKI的发生率。因两组样本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发生率、手术方式等变量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设定卡钳值为0.2,创建1∶2配对重新分组(匹配后AKI组10例,非AKI组19例)。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AKI标准的定义为:48 h内Scr升高≥3 mg/L(≥26.5 μmol/L)或7 d内升高至≥1.5倍基线水平,或持续6 h尿量<0.5 ml·kg−1·h−1。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8 h,均无术前用药,手术室温度22 ℃~24 ℃。入室后以4~6 L/min速度面罩吸氧(吸入氧浓度为40%~45%),并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脑电双频指数,随后行桡动脉穿刺并置管。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0~14 次/min,吸入氧浓度80%,氧流量2 L/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维持:术中吸入1%~2%七氟烷,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1·h−1、瑞芬太尼0.1~0.3 μg·kg−1·min−1、苯磺顺阿曲库铵0.08~0.12 mg·kg−1·min−1,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40~60。循环管理:术中总输液量=生理需要量+累计丢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通过对麻醉药物的调整,术中维持血压波动幅度≤基础值的20%,且平均动脉血压≥65 mmHg,必要时可使用麻黄碱3~6 mg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信息

记录两组患者匹配前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ASA分级、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等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尿量、术中总输液量、术中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等术中指标;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尿素氮、术前1 d Scr、术后1 d Scr等实验室指标;手术部位感染、胸腔积液、腹部感染、脓毒性休克、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2 样本采集与处理

于术前1 d、术后1 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装于促凝试管,4 ℃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后冷冻,于−80 ℃环境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术前1 d及术后1 d的FGF‑2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样本量计算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设定如下:根据以往研究,假设FGF‑23预测AKI的比值比(OR)=3、AKI发生率10%、设双侧显著性水准α=0.05、功效80%。通过公式计算样本量为73例,进一步扩大至100例以应对潜在混杂因素和失访。已权衡临床可行性与统计需求,确保结果可靠性。

使用统计学软件(R版本4.3.3)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匹配前后,使用dplyr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eher确切概率法。对匹配后患者信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已知确定的与AKI显著相关的变量,即使未到达设定的统计学筛选标准,但符合临床标准,也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前1 d Scr、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Scr、术后1 d FGF‑23分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是否为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未校正模型未对任何混杂因素进行校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最佳概率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术前1 d Scr、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Scr、术后1 d FGF‑23的预测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信息及术前1 d、术后1 d的Scr和FGF‑23比较

最终纳入患者100例,其中发生AKI患者12例,未发生AKI患者88例。AKI发生率为12%。

匹配前,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BMI、糖尿病发生率、手术方式、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Scr及术后1 d FGF‑23较高(均P<0.05);匹配后,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Scr、术后1 d FGF‑23较高(均P<0.05)。见表1~表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2 术后AKI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相关因素与术后AKI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校正模型中,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Scr、术后1 d FGF‑23较高,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合单因素分析和临床意义等,对年龄和术中总输液量校正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1 d FGF‑23、术后1d Scr、术后1 d FGF‑23较高仍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表6。

图片

图片

图片

 2.3 ROC曲线结果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术前1 d FGF‑23、术前1 d Scr、术后1 d FGF‑23、术后1 d Scr预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AKI发生的AUC分别为0.868、0.716、0.863、0.926,最佳概率阈值为0.432、0.319、0.280、0.728,敏感度为80%、80%、90%、70%,特异度为94.7%、73.7%、78.9%、99.8%,约登指数为0.747、0.537、0.689、0.700。比较4个指标的表现,术后1 d Scr的AUC最高(0.926),其次为术前1 d FGF‑23(AUC 0.868)。在约登指数对应的最佳概率阈值下,术前1 d FGF‑23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4.7%,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术前1 d FGF‑23、术前1 d Scr预测AKI的ROC曲线见图1,术后1 d FGF‑23、术后1 d Scr预测AKI的ROC曲线见图2。

图片

图片

3 讨 论

本研究纳入10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AKI发生率为12%。本研究评估了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FGF‑23与AKI发生的关系及两者对AK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FGF‑23较高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可得,与术前1 d Scr进行比较,术前1 d FGF‑23预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AKI发生的AUC较高,而术后1 d FGF‑23预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AKI发生的AUC较术后1 d Scr低,表明在术前FGF‑23对术后AKI的预测效能优于术前Scr,而在术后这种表现则相反。

单纯以Scr和尿量作为诊断AKI的早期指标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探索早期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术前生物学标志物并在术前阶段对亚临床 AKI 风险进行预测,对于AKI的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择FGF‑23作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AKI发生的潜在术前标志物,探讨其术前血清中的水平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AKI的预测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AKI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 FGF‑23均高于非AKI组,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为进一步确定FGF‑23与AKI发生风险的关系,本研究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和临床意义等,对年龄和术中总输液量进行了校正后,结果显示,术前1 d FGF‑23、术后1 d FGF‑23较高仍是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FGF‑23有预测术后AKI的潜力。本研究ROC曲线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前1 d FGF‑23的AUC为0.868,其最佳概率阈值为0.432,约登指数最高(0.747),提示其综合判别能力较强。而术前1 d Scr的预测效能则较弱(AUC 0.716)。术后1 d Scr的预测效能最优(AUC 0.926),当模型最佳概率阈值为0.728时,其敏感度为70%,特异度则达到了99.8%,表现优于术后1 d FGF‑23。ROC结果分析得出,术前1 d FGF‑23相比术前1 d Scr具有显著优势,而术后1 d FGF‑23相比于术后1 d Scr无明显优势,故术前1 d FGF‑23在识别AKI风险上具有时间优势,有利于早期识别亚临床AKI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不仅FGF‑23较高是独立危险因素在AK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FGF‑23还可作为AKI的术前早期标志物。

本研究虽为FGF‑23在老年腹部手术中预测AKI发生提供了证据,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量较小,研究对象仅限于老年患者这一AKI的高危人群,虽具有较好的临床针对性,但探讨其他年龄段患者AKI风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本研究FGF‑23的采样时间仅限于术前1 d与术后1 d,没有动态监测FGF‑23的趋势,术前1~3 d及术后2~5 d的FGF‑23也可能存在差异。最后,本研究只探讨了FGF‑23与AKI发生的相关性,没有探讨FGF‑23升高是AKI的诱因还是AKI发生后的伴随现象,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干预性实验来进一步探讨其因果关系。因此,未来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结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5,46(09):914-921 .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50425‑01335

Tags: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