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BioMedicine :KCNQ2-DEE 小鼠脑功能连接呈“早期过度连接→成年不足”轨迹,多模态成像解码神经发育异常

来源 2025-10-27 12:10:24 医疗资讯

在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研究中,如何捕捉大脑发育过程中的早期异常,一直是科学家面临的重大挑战。近期,发表在eBio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首次通过多模态脑成像技术,系统描绘了KCNQ2发育性癫痫性脑病(KCNQ2-DEE)小鼠模型中大脑功能、突触密度与微结构从婴儿期至成年期的动态变化,为理解这类疾病的神经发育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KCNQ2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7.2的亚基,该通道在胎儿期即开始表达,对调节神经元兴奋性至关重要。KCNQ2-DEE患者通常在出生后数日内出现癫痫发作,尽管随年龄增长发作可能减少,但绝大多数患儿会遗留严重的认知与神经发育障碍。目前,尽管钠通道阻断剂可控制癫痫,却无法有效改善其神经发育结局。更关键的是,缺乏早期、可量化的神经发育生物标志物,成为评估新型疗法疗效的主要瓶颈。

研究团队选取了37只携带KCNQ2 p.(Thr274Met)点突变的基因敲入(KI)小鼠与31只野生型(WT)对照,在三个发育阶段进行纵向成像:婴儿期(P14–P21)、青少年期(P32–P42)和成年期(P83–P106)。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评估脑功能连接(FC)。SynVesT-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测量突触密度。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白质与灰质微结构。

图:小鼠在三个关键发育阶段大脑发育的实验设计、成像及分析流程

结果发现,共分析了34个脑区之间的561条功能连接。在婴儿期,KI小鼠在39条连接中表现出显著高于WT的FC,尤其在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默认模式网络(DMLN)及其关联皮层网络中。在青少年期,差异缩小,仅有5条连接存在显著差异。而成年期,情况逆转,KI小鼠在35条连接中FC显著低于WT,再现在DMLN内部及其与外侧皮层网络的连接中。这一 “早期过度连接 → 成年期连接不足” 的模式,提示KCNQ2突变导致了脑网络成熟过程的根本性失调。

图:不同基因型和神经发育阶段全脑白质扩散指标的发育变化

PET成像显示,KI小鼠在青少年期多个脑区的突触密度高于WT,其中小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短暂的突触密度升高,与突触修剪过程延迟或受损的假设相符。已知Kv7.2通道也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而小胶质细胞是执行突触修剪的关键细胞。该通道的功能异常,可能直接影响了突触重塑这一关键的发育过程。

图:不同基因型在局部灰质扩散指标上的年龄依赖性差异

DTI分析显示,在整体白质骨架或特定灰质区域中,基因型之间的差异非常有限且不成系统。这表明,KCNQ2-DEE中观察到的严重功能异常,并非由宏观的结构连接破坏所驱动,而更可能是由突触或网络层面的微观功能失调所致。

综上,本研究揭示的“早期高连接→晚期低连接”发展轨迹,与结节性硬化症、22q11.2缺失综合征等多种神经发育障碍小鼠模型的发现高度相似。这意味着不同基因缺陷可能通过不同路径,最终导致脑网络成熟的“收敛性”异常。

此外,研究中婴儿期成像的纳入是一大亮点。对于KCNQ2这类在胎儿期即开始表达的基因,病理变化远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在症状前窗口期捕捉到的大脑异常,为未来超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的目标与评估指标。

原始出处

Millevert, Charissa et al.Imaging brain development in a KCNQ2-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mouse model: identifying early biomarkers for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brain changes.eBioMedicine, Volume 121, 105986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eBioMedicine :KCNQ2-DEE 小鼠脑功能连接呈“早期过度连接→成年不足”轨迹,多模态成像解码神经发育异常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