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5 ESMO | 妇科肿瘤领域重磅研究精选,一文洞悉核心进展!

来源 2025-10-26 12:09:26 医疗资讯

编者按: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顺利闭幕,超3.5万名全球肿瘤精英参会。中国力量亦备受瞩目,700余项研究集中展示,本期聚焦妇科肿瘤领域关键进展。

卵巢癌

研究 1 

氟唑帕利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FZOCUS-1试验的最终分析(摘要号:1063O)

研究背景

卵巢癌患者一线化疗后常需维持治疗以延缓复发,PARP抑制剂已成标准方案,但HRP(同源重组功能正常)患者获益有限。本研究探索氟唑帕利(PARP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否改善疗效。

研究设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试验,纳入674例新诊断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配至氟唑帕利单药组(150mg BID)、氟唑帕利+阿帕替尼组(100mg BID+375mg QD)或安慰剂组。

研究结果

HRD患者:氟唑帕利+阿帕替尼组中位PFS为45.1个月,氟唑帕利单药组为47.8个月,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16.6个月)。

HRP患者:联合组PFS获益更明显(未具体数值),提示联合方案可能更适用于HRP人群。

安全性:联合组≥3级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为48.7%,主要为血液学毒性。

研究结论

首次证实PARP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HRP患者中的潜在优势,为优化一线维持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 2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每周紫杉醇±贝伐珠单抗对于安慰剂联合同方案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随机双盲Ⅲ期ENGOT-ov65/KEYNOTE-B96研究的结果(摘要号:LBA3)

研究背景

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预后差,传统化疗疗效有限。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在部分实体瘤中显示疗效,但单药在卵巢癌中效果不佳。本研究探索帕博利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

研究设计

Ⅲ期试验,纳入643例患者,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紫杉醇±贝伐珠单抗组或安慰剂组。。

研究结果

PD-L1 CPS≥1人群:联合组中位PFS为8.3个月(vs安慰剂组7.2个月),中位OS为18.2个月(vs 14.0个月)。

全人群:联合组中位PFS为8.3个月(vs 6.4个月),OS呈有利趋势(17.7个月 vs 14.0个月)。

研究结论

免疫治疗首次在铂耐药复发卵巢癌中显示OS获益,且安全性可控,有望改变临床实践。

研究 3 

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L-MOCA研究的最终OS分析(摘要号:1090P)

研究背景

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在一线化疗后常需维持治疗以延缓复发,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已成国际标准方案,但其在亚洲人群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有限。既往研究(如SOLO-2)主要纳入欧美人群,亚洲患者(尤其是中国)的基因特征、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谱可能存在差异,需专项研究验证。

研究设计

L-MOCA为单臂开放标签Ⅲ期临床试验,评估奥拉帕利维持治疗亚洲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纳入224例接受≥2线铂类化疗且铂敏感的患者(91.5%为中国患者),均予奥拉帕利300mg每日两次治疗。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终点涵盖OS、TFST、PFS2、TSST及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

全人群:中位PFS 16.1个月(接近SOLO-2研究19.1个月)。

BRCA突变亚组:中位PFS 21.4个月(显著优于野生型)。

BRCA野生型亚组:中位PFS 11.2个月(仍具临床获益)。

安全性:≥3级AE包括贫血18.5%、中性粒细胞减少12.3%、乏力5.8%,因AE停药率10.6%(低于SOLO-2的20%)。

研究结论

奥拉帕利显著延长亚洲患者PFS,BRCA突变人群获益更明显,数据贴近亚洲临床实践。L-MOCA研究证实奥拉帕利在亚洲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支持BRCA突变人群的个体化治疗,为亚洲临床实践提供关键依据。

宫颈癌

研究 1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对比铂类化疗一线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Ⅲ期研究(摘要号:LBA38)

研究背景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一线治疗以化疗为主,但疗效有限。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如VEGFR抑制剂)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本研究评估卡瑞利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法米替尼(VEGFR抑制剂)的疗效。

研究设计

Ⅲ期试验,纳入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随机分配至卡瑞利珠单抗+法米替尼组或标准化疗组。

结果

前期数据(Ⅱ期研究):该联合方案在二线治疗中客观缓解率(ORR)达44.6%,中位PFS为6.4个月,中位OS达20.2个月。

Ⅲ期随机临床试验联合方案经BICR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1个月和7.5个月,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32%,中位OS分别为34.4个月和23.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5%。

结论

Ⅲ期研究结果为阳性,将推动免疫+靶向联合方案成为一线治疗新标准。

研究2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摘要号:1128P)

研究背景

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因其肿瘤体积较大、复发及进展风险显著增加,且治疗需求复杂,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1128P研究聚焦于此,旨在评估联合新辅助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设计

20例合格患者接受3周期阿得贝利单抗(1200mg,Q3W)联合紫杉醇(175mg/m²,Q3W)及顺铂(75mg/m²,Q3W)/卡铂(AUC 5-6,Q3W)新辅助治疗。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pCR),次要终点含ORR、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

18例患者完成新辅助治疗并经影像学评估,3例(16.67%)达完全缓解(CR),13例(72.22%)达部分缓解(PR),2例(11.11%)疾病稳定(SD)。14例(77.8%)接受手术,其中6例(42.9%)达pCR。

10例(55.56%)患者现≥3级TRAE,以血液学毒性为主(中性粒细胞减少61.11%、白细胞减少38.89%),偶见低钠/低钾血症/发热。未发生≥3级手术并发症或致命不良事件。

研究结论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新辅助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子宫内膜癌

研究 1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随后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子宫内膜癌:DUO-E试验的高肿瘤突变负荷亚组疗效分析(摘要号:1117P)

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如dMMR、TMB-H)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但缺乏大规模Ⅲ期试验验证。本研究评估度伐利尤单抗(PD-L1抑制剂)±奥拉帕利(PARP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新诊断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中的疗效。

研究设计

Ⅲ期试验,纳入718例患者,随机分配至化疗组、化疗+度伐利尤单抗组或化疗+度伐利尤单抗+奥拉帕利组。

研究结果

dMMR人群:化疗+度伐利尤单抗组中位PFS显著优于化疗组(未具体数值)。

TMB-H人群:化疗+度伐利尤单抗组中位PFS为6.8个月(vs化疗组4.5个月),与dMMR人群一致性达86.8%。

结论

dMMR和TMB-H可作为独立生物标志物,指导免疫治疗获益人群选择。

研究 2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双盲Ⅲ期AtTEnd/ENGOT - EN7试验(摘要号:LBA39)

背景

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选择有限,传统化疗疗效欠佳。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带来新的治疗突破。

方法

随机双盲Ⅲ期试验,评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疗效。

结果

初步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8.3个月时,阿替利珠单抗+化疗组较安慰剂+化疗组显著改善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中位PFS(10.1个月 vs 8.9个月),且OS有改善趋势(38.7个月 vs 30.2个月)。

结论

该研究为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有望改变临床实践。

总结

2025 ESMO年会揭示了妇科肿瘤治疗的三大趋势:

分子分型指导治疗:dMMR、TMB-H、HRD等生物标志物成为精准治疗的核心依据。

联合治疗策略:免疫+靶向、免疫+化疗、PARP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联合方案显著改善生存。

中国创新崛起:中国学者主导或参与的研究占比显著提升,原创药物和方案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随着这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妇科肿瘤患者有望获得更长效、更安全的生存获益,推动临床实践向“精准化”和“个体化”迈进。

参考文献:

https://cslide.ctimeetingtech.com/esmo2025/attendee

Tags: 2025 ESMO | 妇科肿瘤领域重磅研究精选,一文洞悉核心进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