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喝果汁比吃水果更补 VC?新研究发现:果蔬汁的维生素 C 吸收效率,竟远超生食和补充剂!

来源 2025-10-24 12:17:16 医疗资讯

维生素C(L-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氨基酸代谢、胶原蛋白合成、铁吸收及免疫调节,且作为重要抗氧化剂,可清除体内活性氧。人类无法自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饮食摄入。当前关于维生素C来源对其吸收率及生理效应的影响尚存争议,尤其是生果蔬与果蔬汁的吸收差异鲜有系统研究。 此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疫情影响,人们对果蔬汁的消费日益增加,其营养吸收效率与健康效益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摄入至少500克果蔬,但实际达标率低下,合理选择摄入形式对维持足够维生素C水平尤为重要。

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共招募12名健康成年人(三男三女为6对)。研究分三组,分别单次摄入等量维生素C(101.7 mg):纯粉剂补充剂、生食果蔬(包括74.7 g橘子、37.4 g樱桃番茄、74.7 g甜椒共186.8 g)及等量混合果蔬汁(200 mL)。各组间用洗脱期2周分隔。 摄入后0、0.5、1、2、4、6、8、12、24小时采集血浆样本测定维生素C浓度及抗氧化活性(ORAC和TRAP),尿样收集于-2h、+2h、+8h、+24h用于维生素C含量及1H-NMR代谢组学分析。试验饮食统一标准化,避免额外维生素C摄入。

结果显示,三组摄入后血浆维生素C均于2小时达到峰值,果蔬汁组浓度显著高于补充剂组及生食组,AUC最高,显示果蔬汁形式的吸收效率最佳。三组尿中维生素C浓度于摄入后8小时开始显著上升,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排泄模式类似。摄入后尿中甘露醇、甘氨酸、牛磺酸、二甲基甘氨酸(DMG)、天冬氨酸含量增加,胆碱和二甲胺(DMA)含量减少。尤其甘露醇仅在晨尿显著升高,胆碱在补充剂组中显著下降(p=0.001),生食及果蔬汁组呈趋势性下降。

图:测试原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毫克/100克,鲜重)。A:柑橘;B:樱桃番茄;C:橙色甜椒;D:果蔬汁。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n = 3)。混合果汁由柑橘、樱桃番茄和橙色甜椒按1.0:0.5:1.0的比例混合制成。

DMG和甘氨酸在生食与果蔬汁组中增加,提示肠道微生物组成及代谢受维生素C摄入影响。ORAC值在补充剂组摄入后0.5小时短暂升高,其他时间点及TRAP测定未见显著变化,说明维生素C摄入对抗氧化状态影响有限且短暂。

图:补充维生素C、摄入生水果蔬菜及果蔬汁后血浆维生素C浓度及曲线下面积(AUC)

总之,维生素C无论来自补充剂、生食果蔬还是果蔬汁,均可有效被人体吸收,且果蔬汁形式可能因机械破壁及液态基质促进吸收,具有更高的血浆维生素C浓度和总吸收量。此结果与先前相关研究部分一致,但本研究结合尿液代谢组数据,首次提示维生素C摄入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途径,影响尿液中多种代谢产物,如甘氨酸、牛磺酸及胆碱代谢相关物,间接促进肠道环境改善和心血管健康风险降低。

尿中甘露醇的增加可能与研究中标准膳食晚餐中的泡菜(富含乳酸菌产生甘露醇)摄入有关,暗示饮食-微生物-代谢物网络的复杂作用。此外,胆碱-三甲胺-N-氧化物(TMAO)代谢通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维生素C可能通过促进胆碱向DMG及甘氨酸的代谢,抑制有害TMA生成。 抗氧化指标的有限提升可能反映单次维生素C摄入难以显著改变整体氧化还原平衡,长期及多剂量干预仍需进一步研究。

原始出处

Choi, M.; Baek, J.; Yun, J.-M.; Hong, Y.-S.; Park, E. 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Vitamin C After Short-Term Consumption of Raw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Their Juice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Nutrients 2025, 17, 3331. https://doi.org/10.3390/nu17213331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喝果汁比吃水果更补 VC?新研究发现:果蔬汁的维生素 C 吸收效率,竟远超生食和补充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