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高烧不退”、“全身酸痛”、“医院爆满”等关键词刷屏?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最新监测周报显示,各地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且今年流感流行季可能较往年提前到来。
同期,国际上如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今年流感季也提前开始,病例数量迅速增加。例如,日本卫生部门突发宣布全国进入流感大流行期,近半数为14岁及以下儿童,凸显流感对儿童群体的高风险性。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指出,今年我国主流流感病毒毒株由去年以甲型H1N1为主,变为甲型H3N2。由于公众对H3N2的免疫力较低,感染风险和重症风险均有所增加,需引起高度重视。
甲流并非普通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发病急、全身症状重。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威胁生命。面对这位不请自来的“刺客”,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2025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进一步完善了发病机制、病理以及临床表现,增加了临床轻型和中型分型,完善了重型和危重型标准,细化了抗病毒治疗原则以及重症病例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措施,对中医辨证治疗予以调整优化。本文梳理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核心要点,助力医务人员与疾控工作者精准应对。

识破“刺客”的真面目:甲流有哪些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中的是普通感冒的“温柔一刀”,还是甲流的“重拳出击”?关键看以下几点:
- 
起病急,热度高:往往以突发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9-40℃,伴有畏寒、寒战。 
- 
全身症状突出: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感非常明显,常感觉“整个人被掏空”。 
- 
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虽然也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但在初期可能不如全身症状那么引人注目。 
- 
特殊人群需警惕:儿童的发热程度可能更高,且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老年人可能发热不明显,但咳嗽、咳痰、气喘和精神状态改变更需关注。 
如果你的症状符合以上特点,尤其是在流感流行季节,就要高度怀疑是甲流在作祟了。
诊断“神器”:如何确认是否感染?
怀疑自己中了“招”,下一步就是确认诊断。目前,主要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 
抗原检测:类似新冠抗原,采集鼻咽或咽拭子,速度快(10-15分钟出结果),方便快捷,但敏感性稍低。阳性结果能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流感。 
- 
核酸检测:同样采集呼吸道样本,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还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出结果时间稍长。 
- 
病毒培养:主要用于科研和监测,临床诊断一般不作为常规。 
在流感高发季,即使症状不典型,但属于重症高危因素人群或需住院者,都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测,以便及时干预。
病情轻重有分级:你是哪种类型?
根据诊疗方案,流感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帮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轻型:症状较轻,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 
中型:发热超过3天,伴有咳嗽、气促,但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 
重型(成人):符合以下任一条件需警惕:呼吸频率≥30次/分;静息下血氧饱和度≤93%;氧合指数(PaO₂/FiO₂)≤300;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 
危重型: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休克、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一旦出现重型或危重型的迹象,必须立即就医!
谁是高危人群?这几类人要格外小心!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需要给予最高级别的重视:
- 
年龄<5岁的儿童(尤其是<2岁) 
-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 
伴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如呼吸、心血管、肾病、肝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等) 
- 
肥胖者 
-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如果你是以上人群之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尽早进行核酸检测并开始抗病毒治疗。
核心武器库:抗病毒药物如何选择?
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是应对甲流的关键,可显著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我国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三类: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奥司他韦:最常用的口服药,胶囊/颗粒适用于1岁及以上人群,干混悬剂适用于2周龄以上。强调尽早使用,理想时间是症状出现48小时内。疗程通常为5天,需注意根据体重和肾功能调整剂量。 
- 
帕拉米韦:静脉给药,适用于重症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单次给药或连续1-5天给药。 
- 
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适用于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不推荐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的患者使用。 
【RNA聚合酶抑制剂】
- 
玛巴洛沙韦:最大优点是全程只需口服一次,非常方便。适用于≥5岁人群,剂量与体重相关。它能更快速地抑制病毒排毒。 
- 
法维拉韦:主要用于成人,在其他抗病毒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时考虑使用。孕妇禁用。 
【血凝素抑制剂】
- 
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流感的治疗,每次200mg,每日3次,疗程5天。 
- 
不建议自行联合使用相同机制的药物或随意增加剂量。 
- 
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除非有证据表明合并了细菌感染,否则不应滥用。 
中医药辨证施治:古老智慧的现代助攻
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针对不同阶段和证型,各有妙方:
- 
轻症: 
- 
风热犯卫(发热、咽痛、口干):可用银翘散加减疏风清热。 
- 
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身痛):可用麻黄汤加味辛温解表。 
- 
表寒里热(恶寒高热、咽痛口渴):可用大青龙汤加减解表清里。 
- 
热毒袭肺(高热咳喘、痰黄粘):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清热解毒宣肺。 
- 
重症: 
- 
毒热壅盛(高热不退、烦躁喘促):可用宣白承气汤加减解毒清热、通腑泻肺。 
- 
毒热内陷,内闭外脱(神昏、肢冷、呼吸浅促):可用参附汤加减益气固脱、泻热开窍。 
- 
恢复期: 
- 
气阴两虚(神倦乏力、气短干咳):可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益气养阴。 
重症生命线:当病情加重时怎么办?
对于发展成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医院内的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 
呼吸支持:从常规氧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到有创机械通气乃至体外膜肺氧合,有一套完整的阶梯式支持方案。 
- 
循环支持:针对可能出现的脓毒症休克,进行液体复苏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其他器官支持:密切监测并处理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 
激素使用:不推荐常规使用,仅用于并发症治性脓毒症休克等情况。 
防大于治:构筑你的流感防火墙
应对甲流,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 
疫苗接种: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 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禁忌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应优先接种。 
-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适用于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后尚未免疫的重症高危人群的密切接触者,暴露后48小时内用药。 
- 
一般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与通风;流感季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出现症状注意休息和隔离,外出就医佩戴口罩。 
结语
面对甲流大范围暴发,我们无需恐慌,但必须重视。通过了解疾病知识、识别预警症状、掌握诊断与治疗原则、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平稳度过这个流感季。记住: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重预防,是应对甲流的三大利器!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