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近年来,蛋白质摄入一直是营养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那么,动物蛋白究竟会不会给健康拖后腿?植物蛋白又是否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呢?
近期,一项发表于权威期刊《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为我们揭开谜团,为选择蛋白质来源提供了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这项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Ⅲ)近1.6万名成年人的大型数据分析,运用了领先的统计方法,包括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膳食摄入估计和多元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型,严谨地评n估了人们日常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摄入量,并探究其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令人颇感意外:摄入更多动物蛋白并未增加总体死亡风险,反而显示出对癌症相关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换句话说,相比摄入少量动物蛋白者,摄入量较高者在癌症致死风险上甚至轻微降低。
这与长期以来“动物蛋白等同于健康隐患”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对而言,植物蛋白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则较小,既不显著增风险,也无明显保护效果。
这背后的科学逻辑也令人信服。
蛋白质不仅是构建身体的重要基石,动物蛋白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于维持免疫、修复组织及代谢健康都不可或缺。
此前多以短期或小规模临床研究为主的结论,常让人误以为动物蛋白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或癌症风险。
但本次研究则通过大样本和精准模型,综合评估了长期饮食习惯,从而降低了波动性和测量误差的干扰,数据更具说服力。
研究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Stuart Phillips指出,人们对蛋白质的种类和摄入量存在诸多误解,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为其“正名”。
而合著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的Yanni Papanikolaou也强调,当前的证据链清晰表明,无论是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都能成为促进健康和长寿的营养基石。
当然,观察性研究无法直接断言因果关系,但结合数十年来的临床试验证据,这种广泛且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为我们合理安排蛋白质摄入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关键不在于一味排斥动物蛋白,或是单纯追求植物蛋白,而是要科学平衡,兼顾品质与多样性。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不妨放下对“蛋白质魔咒”的恐惧,科学地进行饮食搭配。
适量摄入优质动物蛋白,如鱼肉、禽肉和低脂奶制品,配合豆类、坚果等植物蛋白,或许才是更贴近自然、支持健康的饮食策略。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139/apnm-2023-0594
- 上一篇:特应性皮炎瘙痒机制研究进展
- 下一篇: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成立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