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我BMI明明在正常范围,怎么体检说我心血管年龄比实际大5岁?”“同样是120斤,我闺蜜腿粗臀翘,我肚子圆滚滚,为啥她血脂比我好?”生活里,我们总习惯用体重或BMI判断健康,却忽略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脂肪长在哪儿,比脂肪有多少影响更大。
近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一项重磅研究,用21241人的大数据告诉我们:脂肪的“居住地址”,直接决定了心血管的衰老速度,而且男女差异巨大。有的脂肪是“心血管杀手”,有的却是“保护盾”,尤其是女性,绝经前后更是天差地别。

为啥要研究“脂肪分布”?心血管衰老的“隐形推手”藏在脂肪里
先搞懂一个关键概念:心血管衰老不是“老了就会这样”的自然过程,而是心脏和血管“提前退休”的信号。就像手机用了3年却卡得像用了10年,心血管衰老会让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管弹性变差,最终招来高血压、心梗、房颤等麻烦。
过去我们知道,肥胖会加速心血管衰老,但一直没搞清楚:同样是胖,为啥有人风险高,有人却相对安全?答案就藏在脂肪的分布里——你是“苹果型”(脂肪堆在肚子里),还是“梨型”(脂肪堆在腿臀),对心血管的影响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全球有43%的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还在涨,但大家对“脂肪分布”的重视远不够。这次研究团队就想通过大数据揭开真相:到底哪种脂肪会让心血管老得快?男女之间有没有不一样的规律?

21241人的“心血管年龄测试”:机器怎么判断你血管老没老?
要研究脂肪和心血管衰老的关系,首先得搞清楚“怎么衡量心血管老了多少”——总不能靠“感觉心跳快”来判断吧?
研究团队用了个“黑科技”:机器学习。他们从126个细节里“算”出你的心血管年龄,比如血管弹性好不好、心脏跳动是否规律、心肌有没有出现纤维化(类似肌肉变硬)。这些细节都来自MRI(磁共振)影像,比普通体检精准得多。
然后关键的“年龄差”(age-delta)就来了:如果你的心血管年龄是55岁,实际年龄50岁,那“年龄差”就是+5岁,说明你的心血管比同龄人老了5岁;如果是-3岁,那恭喜,你的心血管比实际年龄年轻!
接下来,研究团队给21241名参与者(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男女各约1万人)做了“全身脂肪CT”,统计了7种关键脂肪的分布:肚子里的内脏脂肪、肚子表面的皮下脂肪、肌肉里渗进去的脂肪、肝脏里的脂肪,还有腰腹的“安卓型脂肪”、腿臀的“梨型脂肪”(gynoidfat)等。再结合血液里的胆固醇、激素水平,用专业分析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终于找出了脂肪和心血管衰老的“爱恨情仇”。

脂肪表型与心血管衰老的分析
脂肪分布的“生死榜”:这些脂肪让心血管老得快,男女都逃不掉
研究结果里,有3种脂肪是“全民公敌”——不管你是男是女,只要这3种脂肪多,心血管肯定老得快:
1.肝脏脂肪:最“狠”的加速剂,多一点就老得快
肝脏里的脂肪(比如脂肪肝)是“头号杀手”。数据显示,肝脏脂肪每多一点,心血管年龄差就会增加1.066(P<0.0001),是所有脂肪里影响最强的。这是因为肝脏脂肪多了会引发炎症,还会让血脂紊乱,相当于给血管“下毒”。
2.内脏脂肪:肚子里的“隐形炸弹”,男女都怕
我们常说的“啤酒肚”,其实是内脏脂肪在肚子里堆积。这种脂肪不像皮下脂肪(能摸得到的肥肉),它藏在器官之间,会不断释放有害物质,让血管变硬、血压升高。研究发现,不管男女,内脏脂肪多的人,心血管年龄差都会增加0.656(P<0.0001)——相当于内脏脂肪每多100克,心血管可能老半岁。
3.肌肉里的脂肪:肌肉“变肥”,心脏也受累
很多人以为“肌肉多就没事”,但如果肌肉里渗进了太多脂肪(比如久坐的人,肌肉松软没弹性),同样会拖累心血管。数据显示,肌肉脂肪浸润会让心血管年龄差增加0.183(P=0.0003),因为这种脂肪会破坏肌肉的代谢功能,间接让心脏负担加重。
性别差异太关键:男性怕“肚子胖”,女性靠“腿臀胖”保护
除了“全民公敌”,脂肪对心血管的影响还分“男女款”,尤其是女性,绝经前后更是两个“版本”:
男性:肚子胖=心血管老得快,不管是内脏还是皮下
对男性来说,肚子上的脂肪(不管是肚子里的内脏脂肪,还是肚子表面的皮下脂肪)都是“催老剂”。研究发现,男性腹部皮下脂肪多,心血管年龄差会增加0.432(P<0.0001);腰腹的“安卓型脂肪”(类似苹果型身材)多,年龄差会增加0.983(P<0.0001)——相当于腰腹脂肪每多200克,心血管可能老近1岁。
这也是为什么男性“啤酒肚”比女性更危险:男性天生更容易堆积内脏脂肪,一旦肚子大起来,心血管衰老的速度会明显加快。
女性:绝经前“腿粗臀胖”是保护盾,绝经后就失效了
女性的情况更特殊:绝经前,腿粗臀胖(梨型身材)反而能保护心血管!数据显示,绝经前女性的梨型脂肪越多,心血管年龄差会减少(β=-0.983,P=0.0011)——相当于腿臀脂肪每多150克,心血管可能年轻近1岁。
但这种保护作用在绝经后会“消失”。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女性,梨型脂肪和心血管年龄差没啥关系了。原因很简单:这种保护作用和雌激素有关,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梨型脂肪的“保护buff”就没了。
更关键的是,研究用“孟德尔随机化”(一种靠基因验证因果的方法)证明:梨型脂肪的保护作用不是巧合!基因决定了有些人更容易长梨型脂肪,这些人天生心血管衰老速度更慢(β=-0.96,P=8.7×10^-4)。
不只是脂肪:这些指标也决定心血管衰老速度
除了脂肪,血液里的“好东西”和“坏东西”,还有性激素,也在悄悄影响心血管年龄:
胆固醇:“好的”要高,“坏的”要低
- 
好胆固醇(HDL):越高越好!好胆固醇能把血管里的“垃圾”运走,研究发现好胆固醇高的人,心血管年龄差会减少(P=0.0071)。 
- 
坏胆固醇(LDL)和载脂蛋白B:越低越好!坏胆固醇会在血管壁形成斑块,载脂蛋白B是“坏胆固醇的运输车”,这两个指标高的人,心血管年龄差会增加(P<0.0001)。 
性激素:男女不一样,女性雌激素是“保护神”
- 
女性:绝经前雌激素水平高,心血管衰老慢(P=0.0001);绝经后雌激素降了,这种保护就没了。 
- 
男性:雌激素高反而不好!男性雌激素多,心血管年龄差会增加(P<0.0001);但游离睾酮高的男性,心血管衰老慢(P<0.0001)。 
别只看BMI!31%的女性BMI超重,实际脂肪却正常
最后还有个重要发现:BMI根本不准!研究里,31%的超重女性(BMI≥25),实际全身脂肪量是正常的;而11%的超重男性,脂肪量正常,还有23%的超重男性,脂肪量已经到了肥胖水平。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BMI正常却心血管老得快——可能他内脏脂肪多;有人BMI超重却很健康——可能他肌肉多、脂肪少。所以判断心血管风险,别只看体重秤,要看脂肪长在哪儿。
怎么让心血管老得慢?这些方法有科学依据
知道了脂肪和心血管衰老的关系,我们就能找到“延缓衰老”的办法,而且男女可以“对症施策”:
核心原则:减“坏脂肪”,保“好脂肪”
不管男女,首先要减的是肝脏脂肪和内脏脂肪:
- 
控制糖和精制碳水(比如白米饭、奶茶),这些最容易变成肝脏脂肪和内脏脂肪;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能有效减少内脏脂肪,还能增加肌肉量,减少肌肉脂肪浸润。 
男性:重点减肚子,别让腰腹脂肪堆积
男性要特别注意腰腹围:中国男性腰围建议不超过90厘米,超过了就要警惕。平时可以多做针对核心的运动(比如平板支撑、卷腹),配合有氧运动,减少肚子里的脂肪。
女性:绝经前别盲目“瘦腿”,绝经后关注雌激素和脂肪
- 
绝经前:不用刻意追求“筷子腿”,腿臀有适量脂肪是好事,重点保持健康体重,别让肚子变大; 
- 
绝经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关注雌激素水平,同时更要控制内脏脂肪,因为没了雌激素的保护,内脏脂肪的危害会更大。 
药物辅助:这些药能帮着减“坏脂肪”
研究还提到,一些药物能通过减少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帮助延缓心血管衰老:
- 
GLP-1受体激动剂(比如司美格鲁肽):原本是降糖药,现在发现能有效减少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 
SGLT2抑制剂(比如达格列净):也能减少肝脏脂肪,适合有糖尿病或心血管风险的人; 
- 
针对炎症的药物(比如IL-11抑制剂):未来可能用于减少脂肪引发的炎症,延缓衰老。 
研究有局限,但给我们提了个醒:别再只看体重了
当然,这个研究也有不足:样本主要是欧洲白人,亚洲人因为天生更容易堆积内脏脂肪,结果可能不太一样;而且研究是“横断面”的,相当于给参与者拍了张“脂肪快照”,没法看到长期变化。未来还需要更多针对亚洲人的研究,以及长期跟踪的数据分析。
但不管怎样,这个研究给我们提了个关键醒:判断心血管健康,别再只看体重或BMI了。脂肪的“居住地址”比“数量”更重要——肝脏脂肪多、内脏脂肪多,不管男女都危险;男性肚子胖要警惕,女性绝经前腿臀胖是好事。
下次体检,别只问“我体重正常吗”,多问问“我的内脏脂肪多不多?肝脏有没有脂肪?”。毕竟,让心血管“老得慢一点”,不是为了追求“冻龄”,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脏和血管,能陪我们更久地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Losev V, Lu C, Tahasildar S, Senevirathne DS, Inglese P, Bai W, King AP, Shah M, de Marvao A, O'Regan DP. Sex-specific body fat distribu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ageing. Eur Heart J. 2025 Aug 22:ehaf553. doi: 10.1093/eurheartj/ehaf55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44600.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