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基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精准麻醉方案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来源 2025-10-18 13:33:47 医疗资讯

一、摘要

目的:评价以舒芬太尼为核心的分精准麻醉方案对比传统丙泊酚方案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1月至202412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92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n=460,丙泊酚方案)与优化组(n=460,丙泊酚-舒芬太尼分方案),比较两组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组呼吸抑制率(1.3% vs 8.7%)、低血压发生率(7.8% vs 26.1%)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01),平均苏醒时间更短(3.0 min vs 8.0 min, P<0.001),患者满意度更高(100% vs 96%, P<0.01)。结论:舒芬太尼分精准麻醉方案能显著降低无痛胃肠镜麻醉相关并发症,缩短苏醒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安全性及有效性俱佳,值得临床推广。

、选题背景

无痛胃肠镜已成为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常规手段,其安全性及舒适性备受关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其主流麻醉方式,但术中呼吸抑制及循环波动等并发症仍是麻醉管理的挑战[1]。传统的丙泊酚方案虽应用广泛,但仍有较高的呼吸抑制及低血压风险。舒芬太尼作为新一代强效阿片类药物,其镇痛效价更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呼吸抑制发生率可能更低[2]。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精准麻醉方案在无痛胃肠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优化临床麻醉策略提供依据。本院无痛胃肠镜检查数量较多,能更好的总结分析个体化安全用药,完善麻醉质量,有效增加检查周转率,提高舒适化医疗。

、目的

1.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方案与传统丙泊酚方案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安全性(主要指标: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

2. 评价两种方案的麻醉效率(次要指标:苏醒时间)与患者舒适度(次要指标:满意度)。

3. 建立并验证一种适用于无痛胃肠镜的舒芬太尼分精准用药模

、意义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分析,为舒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安全、高效应用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所建立的分用药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指导个体化用药,显著提升麻醉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内镜中心运营效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 研究时段:20231-202412

· 总病例数:920例(传统组460例,优化组460例)

· 平均年龄:50岁(两组均衡可比)

· 胃肠镜类型:胃镜60%,肠镜40%

· ASA分级:I-II

2.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70岁;② ASA分级I-II级;③ 自愿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方法

传统组:采用丙泊酚(1.5-2.0 mg/kg)方案。 优化组:采用丙泊酚(1.0-1.5 mg/kg)复合舒芬太尼(0.1 μg/kg分次给药的标准化方案,具体操作:检查前先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ug,三分钟后丙泊酚(1.0-1.5mg/kg)静推,30-40秒后观察患者意识及睫毛反射,深麻醉后胃镜检查开始。待胃镜检查即将完毕前,更换生理盐水静滴,(护士换镜子期间)再次给予舒芬太尼5ug,而后在肠镜检查开始进镜前再追加3-5ml丙泊酚即可开始,此阶段麻醉不必太深即可满足检查要求。此方法更适宜于老年合并症较多患者,达到清醒无痛状态”。并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微调。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组麻醉医师完成,监测指标包括BPHRSpO₂、RREtCO₂。

4. 观察指标

① 呼吸抑制发生率(SpO₂ < 90%或需辅助通气);② 低血压发生率(SBP < 90 mmHg或下降超过基础值20%);③ 从停药到苏醒的时间(min);④ 患者满意度(%)。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六、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20例,传统组与优化组各4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及胃肠镜类型分布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主要安全性指标: 优化组(舒芬太尼复合方案)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丙泊酚单药方案)。优化组术中发生呼吸抑制6例(1.3%),传统组发生40例(8.7%),组间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χ²=32.57, P<0.001)。优化组术中发生低血压36例(7.8%),传统组发生120例(26.1%),组间差异同样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χ²=58.43, P<0.001)。

2. 麻醉效率与苏醒质量: 优化组患者从停止给药到意识清醒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优化组平均苏醒时间为(3.0 ± 0.8)分钟,传统组为(8.0 ± 1.5)分钟,组间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72.06, P<0.001)。

3.患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显示,优化组患者满意度达到100%460/460),传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442/4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8.39, P<0.01)。

1: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n=460)

观察指标

传统组

优化组

 统计值

P

呼吸抑制[n(%)]

40 (8.7%)

6 (1.3%) 

χ² = 32.57 

<0.001

低血压[n(%)] 

120 (26.1%)

36 (7.8%) 

χ² = 58.43

<0.001

苏醒时间(min, x̄±s)

8.0 ± 1.5

3.0 ± 0.8

t = 72.06

<0.001

患者满意度[n(%)]

442 (96.0%)

460 (100.0%)

χ² = 18.39

 <0.01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案相比,采用舒芬太尼的精准麻醉方案能显著降低无痛胃肠镜术中呼吸抑制(降低85.1%)和低血压(降低70.1%)的发生风险,同时大幅缩短患者苏醒时间(缩短62.5%),最终实现100%的患者满意度。

舒芬太尼的优势在于其药理学特性:其对μ阿片受体的选择性更高,镇痛效价更强(是芬太尼的5-10倍),且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3]。这使得在达到同等甚至更佳镇痛效果的同时,丙泊酚的用量得以减少,从而由丙泊酚引起的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和血管扩张效应也随之减弱。本研究中优化组呼吸抑制率仅1.3%,远低于传统组的8.7%,并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的水平(通常>3%[4]

此外,苏醒时间的显著缩短(3.0 min vs 8.0 min)极大提升了内镜中心的周转效率,具有重要的运营管理价值。而100%的患者满意度则充分体现了该方案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上的双重优势。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其为单中心研究,未来可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结论

1. 安全性显著提升:舒芬太尼分精准麻醉方案可显著降低无痛胃肠镜术中呼吸抑制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安全性优于传统方案。

2. 效率优势明显:该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内镜诊疗单元的周转效率。

3. 患者体验更佳:实现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无痛消化内镜操作指南(2024)[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4, 41(2): 73-82.

[2] [2]张广权,王天龙舒芬太尼在消化内镜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 39(5): 521-525.

[3] [3]周琪,邓小明舒芬太尼在消化内镜麻醉中的多中心研究[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 39(9): 897-902. 

[4][4]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日间手术麻醉安全标准(2023)[S].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3, 10(4): 45-52.

Tags: 基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精准麻醉方案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