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Owen A. O' Connor教授谈淋巴瘤治疗: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崛起!

来源 2025-10-04 12:11:41 医疗资讯

编者按:在淋巴瘤治疗领域,尽管新药研发的成果整体而言仍然有限,但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出现无疑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在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医悦汇】有幸邀请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综合癌症中心Owen A. O' Connor 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深入探讨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潜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淋巴瘤治疗的可能方向。

医悦汇:在您看来,当前淋巴瘤治疗领域是否出现了具有颠覆性的突破?其中最令您兴奋的进展是什么?

Owen A. O'Connor教授:我必须诚实地说,尽管我们投入了数十年时间研究各类新药——从传统化疗到免疫治疗,甚至CAR-T细胞疗法——但真正能够显著改变临床实践和治疗结果的突破并不多见,整体来看,新药研发的成果仍令人有些失望。

但值得关注的是,表观遗传靶向治疗正在展现出巨大潜力。正如我在演讲中强调的——中国在近期获批的EZH2抑制剂SHR2554再次印证了这一点:T细胞淋巴瘤对表观遗传靶向药物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此外,目前中国已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获批,以及全球范围内另外三种获批上市的HDAC抑制剂(例如伏立诺他、帕比司他和罗米地辛),两者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表观遗传治疗策略。

目前,EZH2已成为表观遗传调控中第三个可成功靶向的分子,DNA甲基转移酶靶向药物也显示出积极数据。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发现联合使用表观遗传药物可能产生媲美CHOP标准化疗方案的效果。

若要探讨突破方向,我认为关键在于聚焦生物学本质——针对淋巴瘤特有的表观遗传失调机制。这可能是癌症生物学中最复杂的领域之一,但正是未来需要深耕的方向。我们需要开始考虑的是如何合理地将这些药物和其他新的表观遗传靶向药物联合起来,从传统的“非特异性化疗”转向“精准靶向表观遗传机制”。

医悦汇:从全球视野来看,您认为未来淋巴瘤治疗研究最应重视的方向是什么?

Owen A. O'Connor教授:毫无疑问,是国际合作。这一点在我参与CSCO的二十年历程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大约18年前,CSCO与国际专家合作组织了首届T细胞淋巴瘤卫星会,那可以说是CSCO与国际专业组织深度合作的起点。如今,CSCO不仅与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H(美国血液学会)等国际权威机构建立了牢固联系,还成为汇聚中国乃至全球科学家的核心平台。

面对罕见疾病如T细胞淋巴瘤,单打独独斗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我们必须通过跨国、跨机构合作,共享数据、统一研究标准、共同开展临床试验。无论是大型学术会议如ASCO、ASH,还是专业性强的小型论坛,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们提供了思想碰撞与协同创新的机会。

医悦汇:本次CSCO会议中,有没有哪些报告或讨论环节令您觉得特别受益或印象深刻?

Owen A. O'Connor教授:每年来CSCO都令我收获满满。一方面,与众多老友重逢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二十年来我在中国结识了太多杰出的科研与临床专家。比如马军教授目前正在组织我主编的《T细胞淋巴瘤》专著的翻译工作,这就是我们长期合作的生动体现。

另一方面,本届会议上,Franco Cavalli教授关于结外淋巴瘤的演讲令我印象深刻。他是淋巴瘤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创立的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和国际结外淋巴瘤研究组奠定了该病的研究基础。他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结外淋巴瘤治疗历程,并强调:正是通过跨国合作——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参与——我们才成功将这一曾经预后极差的疾病转变为治疗效果日益乐观的领域。

我非常期待未来继续加强与CSCO及中国、亚洲同行的合作。科学无国界,尤其在抗癌这件事上。

Tags: Owen A. O' Connor教授谈淋巴瘤治疗: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崛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