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儿童“做CT”与发生“血癌”的风险:最新证据以及解读

来源 2025-10-01 12:10:39 医疗资讯

CT、X线、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为儿童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然而,电离辐射类影像学检查的潜在致癌风险——尤其是在少年儿童中,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2025年9月1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Medical Imaging and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Hematologic Cancer Risk”。文章报道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北美地区儿童接受影像学检查后发生血液肿瘤的风险,为该领域提供了迄今规模最大、数据最详实的直接证据。杂志同期还配发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Lindsay M. Morton博士撰写的评论文章“Studying Cancer Risks Associated with Diagnostic Procedures — Interpret Wisely”。本文整理这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医务人员与家长认识并理性看待影像学检查的获益与风险。

研究背景:为何聚焦儿童影像辐射风险?

少年儿童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人。其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细胞分裂旺盛、预期寿命长,为电离辐射诱发癌变提供了更长的窗口期。既往有研究提示,接受多次CT扫描的儿童白血病风险升高。但既往研究多数仅关注CT,忽略了X线、血管造影、核医学等其他常见检查,并且既往剂量估算多基于文献平均值,缺乏个体化重建。此外,低剂量医疗辐射暴露相关的癌症风险程度一直不够明确。

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Rebecca Smith-Bindman教授领衔的RIC(Risk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Cancer Associated with Medical Imaging)项目覆盖北美地区,旨在通过整合多类影像技术和更精确的剂量学,评估真实世界中医疗辐射与儿童血液肿瘤的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设计:370万人、1.8亿影像、人均随访10年、3570万观察人年

RIC队列纳入了北美地区出生于1996–2016年、出生后6个月仍存活且无肿瘤的3,724,623名儿童,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或受试者满21岁。最终累计随访时间达 35,715,325人年,平均每人随访 10.1 年。

该研究收集了受试者自出生起所有电离辐射影像资料(CT、平片、透视、血管造影、核医学),通过性别、身高、体重等个体特征,结合扫描参数,采用国际公认的剂量计算模型,量化了各类影像学检查的活性骨髓吸收剂量(该指标与血液肿瘤风险直接关联)。

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偏移,例如:①滞后分析,主分析和敏感分析中分别排除随访起始6个月和24个月内的辐射暴露;②对本身有较高血液肿瘤风险的儿童(如唐氏综合征患儿)进行分层分析;③关联北美癌症登记系统,保证癌症诊断的准确性等。

核心结果:辐射暴露量与血液肿瘤风险呈线性上升趋势,累积暴露量低于50 mGy仍可见风险显著升高

1. 基本情况

该队列共确诊血液肿瘤2961例,其中79.3%(2 349例)为淋巴瘤,15.5%(460例)为髓系肿瘤或急性白血病,4.4%(129例)为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其中1261例患儿无辐射暴露。

头颅CT是最常见的CT类型,单次扫描的骨髓暴露量平均为13.7 mGy,胸片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类型,单次扫描的骨髓暴露量仅0.01 mGy,差异显著。

骨髓累积暴露量≥1 mGy的比例在整体队列中为7.5%(28万例),在发生血液肿瘤的儿童中为9.2%。

2. 暴露量与血液肿瘤风险呈线性正相关

与无辐射暴露相比,活性骨髓累积暴露量越高,血液肿瘤风险越高(表1,图1) 。

表1. 不同骨髓累积暴露量发生血液肿瘤的相对风险(相比无辐射暴露)

骨髓累积暴露量(mGy)

相对风险(RR)

95%置信区间

0-<1

1.16

1.07-1.27

1–<5

1.41

1.11–1.78

5-<10

1.41

1.00–1.93

15–<20

1.82

1.33–2.43

20-<30

1.79

1.20-2.55

30–<50

1.97

1.35–2.78

50–<100

3.59

2.22–5.44

≥100

5.64

2.80–9.92

图片

图1. 不同骨髓累积暴露量发生血液肿瘤的相对风险

线性模型显示,骨髓累积暴露量每增加100 mGy,发生血液肿瘤的超额相对风险(ERR)为2.54(1.70–3.51),30 mGy与0 mGy相比,RR为1.76。

3. 肿瘤亚型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并非所有血液肿瘤均受电离辐射影响(表2):累积暴露30 mGy与无暴露相比,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成熟T细胞T/NK细胞淋巴瘤,以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异型增生综合征的RR分别为3.90、3.78和4.06,而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的RR更高达7.00。而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的风险与电离辐射未见明显关联。

表2. 不同骨髓累积暴露量的血液肿瘤相对风险和超额相对风险(每100 mGy)

图片

4. 归因风险

整个队列中,10.1%(95%CI:5.8%–14.2%)的血液肿瘤可归因于医疗辐射暴露。CT是辐射剂量贡献的主要来源,其关联的血液肿瘤RR为1.35,归因风险达 25.9%(即有过CT暴露史的儿童若发生血液肿瘤,其中25.9%可归因于辐射)。常规 X 线检查的RR 仅为 1.0003,归因风险可忽略(0.03%)。

5. 时间-年龄效应

暴露后6个月~4年,发生血液肿瘤的风险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相同暴露剂量下,5岁以上儿童暴露后的相对风险高于婴幼儿。

同期评论:虽然研究结果证实辐射剂量线性无阈,但要理性解读

在同期配发的评论文章中,Morton博士指出,长期以来,低剂量(<100 mGy)辐射与癌症的关联主要依赖高剂量辐射人群(如原子弹幸存者)的线性外推,缺乏直接临床证据。而这项研究首次在北美儿童中直接观察到,“即使暴露量低于50 mGy,血液肿瘤风险也显著升高”。这一发现为“线性无阈”模型补充了直接的证据。

但我们也要理性解读这一研究的结果:

首先,临床决策的核心原则并非单个指标,而是风险与获益的平衡。虽然电离辐射会增加儿童血液肿瘤的风险,但绝对风险依然很低——在不伴唐氏综合征的儿童中,累积暴露量≥30 mGy时,21岁前的血液肿瘤累积发生率为每万人39.9例,相比无暴露儿童,每万人仅增加25.6例。而且达到这一暴露水平的儿童占比不足1%。

其次,观察性研究无法完全排除反向因果联系(因肿瘤相关症状而做影像学检查)和适应证混杂,不过本研究通过滞后分析、剔除高危人群、复核影像指征等策略,已大幅降低了研究偏倚。

临床与公卫启示

临床医生和公众需在人群层面和个体层面上正确认识影像学检查的微小风险和显著获益。在人群层面上,若减少不必要的放射学检查,有望预防一成的血液肿瘤;而在个体层面,影像学检查诱发血液肿瘤的概率极低,同时,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部外伤后的CT,对明确诊断、避免漏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盲目减少电离辐射检查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后果。影像学检查的获益远大于风险,不可因噎废食。

临床需合理开展影像学检查,把握好检查指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考虑超声、磁共振等非CT方案;对必须进行CT检查的儿童,采用低剂量成像协议,遵循“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

未来还可对更长随访时间内电离辐射与肿瘤的关系、不同影像学技术的相关风险量化、遗传背景与辐射敏感性的关联等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Smith-Bindman R, Alber SA, Kwan ML, et al. Medical Imaging and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Hematologic Cancer Risk. N Engl J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7, 2025. doi:10.1056/NEJMoa2502098

Morton LM. Studying Cancer Risks Associated with Diagnostic Procedures - Interpret Wisely. N Engl J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7, 2025. doi:10.1056/NEJMe2511613

Tags: 儿童“做CT”与发生“血癌”的风险:最新证据以及解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