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ANM 2025:中国之声 | Granzyme B靶向PET成像,开创CarNK细胞追踪与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新时代

来源 2025-09-30 12:14:43 医疗资讯

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因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因其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并释放穿孔素-颗粒酶B(perforin-granzyme B)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展现出巨大临床潜力。如何实时、无创地监测CarNK细胞在体内的动态分布、活性及疗效,成为当前转化医学的重要挑战。

近期,在2025年第38届欧洲核医学协会年会(EANM)  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团队开展的一项利用[68Ga]Ga-NOTA-GZP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的研究,实现了Granzyme B活性的精准成像,开拓了CarNK细胞追踪与疗效预测的新路径。

本研究采取了体外与体内相结合的多层次实验设计,系统验证了CarNK细胞的抗肿瘤效能及PET影像的应用价值。研究人员使用携带EGFRvIII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EGFRvIII+作为靶细胞,和经基因工程改造的CarNK92细胞共培养。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检测和CCK-8细胞活性试验,量化了CarNK细胞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CD107a表达,评估细胞激活状态。结果显示,CarNK细胞在5:1效应靶标比(E:T)时细胞毒性明显优于野生型NK92细胞(P<0.05),激活指标CD107a表达比例达到21.7%,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了CarNK的高效杀瘤能力。

动物模型建立及PET成像应用

针对体内动态追踪,研究构建了两类小鼠模型:1. Balb/c裸鼠皮下同时注射CarNK与A549EGFRvIII+细胞的混合物,按不同比例(1:1至1:5)进行,进行[68Ga]Ga-NOTA-GZP PET/CT扫描,观察Granzyme B表达与细胞比例的相关性。2. SCID NOD小鼠体内种植A549EGFRvIII+肿瘤,并在肿瘤形成后输注CarNK细胞,分别于治疗后第1、3、7、12天进行PET扫描,动态监测CarNK细胞的浸润与活性,并结合生存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关键发现:成像兼具定量与预后价值

PET影像揭示,Balb/c裸鼠中CarNK与肿瘤细胞比例越高,放射性示踪剂的肿瘤摄取越显著(P<0.05),表明Granzyme B活性与CarNK数量直接相关。在SCID NOD小鼠中,第7天的肿瘤与血液标准摄取比(T/B比)达到最大,CarNK组较传统NK92组高出1.56倍,显示细胞活性及肿瘤杀伤效果更优。生存分析显示,高放射性摄取组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证实PET成像信号与治疗效果高度相关(P<0.05)。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利用[68Ga]Ga-NOTA-GZP进行Granzyme B靶向PET成像,具备多重优势: - 无创性:实现CarNK细胞体内行为的实时追踪,避免传统组织活检创伤。 - 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准确反映Granzyme B的释放与CarNK杀伤活性,提供动态功能信息。 - 预后预测力强:可作为免疫细胞治疗疗效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调整。 这一成像策略为ACT疗效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尤其适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动态评估细胞疗法的临床转化研究。

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该研究取得突破,仍面临一些技术与临床应用难点:药物示踪剂的体内稳定性及安全性需进一步优化与确认。不同肿瘤类型与免疫环境下CarNK细胞功能差异,需拓展多样化模型验证。PET设备的普及与成本问题,限制了广泛临床应用的推广。 未来研究可结合多模态成像技术,整合分子与功能信息,同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影像分析,提升诊断与预后预测的精准度。此外,更多来自临床的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将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资料

Granzyme B-Targeted PET Imaging Enables CarNK Cell Tracking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 in Adoptive Immunotherapy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EANM 2025:中国之声 | Granzyme B靶向PET成像,开创CarNK细胞追踪与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新时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