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在门诊工作中,很多患者家属有此疑问。许多人对乙肝的认知,仍停留在模糊的恐惧和过时的误解里,仿佛它是一场通过日常接触就能轻易蔓延的瘟疫。
事实上,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并不可怕,它有着明确的传播途径:血液、母婴和性。真正令人忧心的,并非病毒本身,而是因不了解而生的过度恐慌、因回避而延误的早期筛查,以及因信息偏差而错失的有效防治。这些认知的“盲区”,往往比疾病带来更深的困扰。
我国是乙肝中高流行地区,很多人却对其缺乏系统认识。科学认知,正是我们抵御误解、消除歧视、实现有效健康管理的起点。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应对它。
认识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它的结构相对复杂,主要由外壳蛋白和核心部分组成。外壳蛋白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它就像病毒的“外衣”,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核心部分包含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DNA)以及一些与病毒复制相关的酶。
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它可以在体外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在常温下,乙肝病毒可以在物品表面存活数天甚至数周。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接触了被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就有可能被感染。不过,乙肝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比较敏感,在 100℃的环境中煮沸10分钟就可以将其灭活。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它会直接侵犯肝脏细胞。病毒会在肝脏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殖,不断破坏肝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被病毒感染的肝脏细胞,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造成肝脏的炎症和损伤。有些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清除病毒,实现自愈;而有些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无法完全清除病毒,就会发展为慢性乙肝。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三种。血液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过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输血和血制品的使用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很多人因为输入了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而感染乙肝。虽然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筛查制度已经非常严格,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共用注射器、针灸针、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如果这些物品被乙肝病毒污染,就有可能传播病毒。在一些不正规的美容场所,如纹身、穿耳洞等操作,如果使用的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也可能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都有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据统计,未经预防干预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率高达 90%。不过,随着乙肝母婴阻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孕期对乙肝病毒载量高的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在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将母婴传播的风险降低到 1%以下。性传播是乙肝的另一种传播途径。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性伴侣较多、有多个性伴侣或有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感染乙肝的风险更高。因此,在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
乙肝的预防措施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蛋白,它不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没有感染性,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当人体再次接触乙肝病毒时,抗-HBs 就会迅速发挥作用,将病毒清除,从而预防感染。
我国自1992年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可以产生有效的抗体,保护效果可以持续多年。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乙肝患者的家属等,也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在接种乙肝疫苗前,最好先进行乙肝五项检查(俗称“乙肝两对半”),了解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是否已经有抗体。如果已经感染乙肝病毒,接种疫苗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已经有抗体,就不需要再接种疫苗。除了接种疫苗外,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乙肝病毒。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在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操作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美容场所,确保使用的器械经过严格消毒。在性行为中,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和不安全性行为。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家庭成员应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就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血液和体液的接触。例如,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如果有皮肤破损或出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血液污染周围环境。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也应该定期进行乙肝五项检查,了解自己的感染情况。
乙肝的诊断与治疗
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乙肝五项检查、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和肝功能检查等。乙肝五项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状态和传染性。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可以准确测定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反映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肝功能检查则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如果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同时乙肝五项检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较高,肝功能检查出现异常,就可以诊断为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的患者称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目前,乙肝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最新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即使是肝功能指标正常的情况下肝细胞也可能逐渐出现纤维化或癌变,故最新的乙肝防治指南已将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指征明显放宽,包括了部分风险因素较高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具有疗程相对固定、有免疫调节作用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良反应较多、使用不便等缺点。核苷(酸)类似物可以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需要长期服用,停药后容易复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病毒载量、肝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保肝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常用的保肝药物有水飞蓟素类等。抗纤维化治疗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以促进肝脏的恢复。
乙肝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很多方面,以保护肝脏健康。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肝脏自我修复和解毒的重要时间,每天应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饮食对于乙肝患者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原则。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腌制、烟熏、油炸等不健康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免引起肠道感染,加重肝脏负担。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乙肝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此外,乙肝患者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很多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同时,要避免饮酒,因为首先酒精会直接损伤肝脏细胞,加重肝脏的炎症和损伤,其次酒精还会降低机体自身免疫力导致乙肝病毒增殖活跃从而引起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的心理调适
乙肝患者往往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对乙肝缺乏了解,很多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担心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因此,乙肝患者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可以多了解一些乙肝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乙肝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可以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参加一些乙肝患者的互助组织,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医生和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乙肝防治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乙肝防治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在疫苗研发方面,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一些新型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可以更有效地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同时,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治疗性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识别和攻击能力,有望为慢性乙肝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新的抗病毒药物不断涌现。一些新型抗病毒药物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更低的耐药率和更好的安全性。
当前,联合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可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延缓病情的进展。此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免疫治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乙肝的治疗可能会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乙肝的防治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广大乙肝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作为消化内科医生,我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家对乙肝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做到乙肝早发现、规范治疗、规范随访。乙肝虽然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Hodgens A, Marathi R. Hepatitis B Vaccine. [Updated 2023 Mar 24].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27(12): 938-961.
[3] Mayo Clinic. Lifestyle and home remedies for hepatitis B [Internet]. Rochester (MN):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25 Feb 21 [cited 2025 Aug 2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