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Gastroenterology: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非贲门腺癌风险的变化——一项覆盖五国的北欧队列研究

来源 2025-08-16 12:10:17 医疗资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之一,感染率约为50%,其流行程度和菌株毒力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H. pylori感染是胃非贲门腺癌(GNCA)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估计约1%的感染者在其一生中可能发展为胃癌。高收入国家胃癌发病率的持续下降,与H. pylori感染率的降低密切相关。尽管在亚洲地区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根除H. pylori可使胃癌风险降低近50%,但在西方国家,相关长期研究数据相对有限,且由于人群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及病因谱的差异,根除治疗对胃癌发生风险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本研究基于五个北欧国家(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近66万接受H. pylori根除治疗的成人队列,长达24年随访,系统评估根除治疗后GNCA的发病风险变化。结果显示,GNCA的标准化发病比(SIR)在治疗后1至5年内显著高于普通人群(SIR 2.27),随时间逐渐下降,11年后趋近于普通人群(SIR 1.11),提示根除H. pylori显著降低胃癌风险并且预防效应随时间增强。

研究人员纳入1995年至2019年间,在五个北欧国家接受H. pylori根除治疗的成人(≥18岁)共659,592名,累计5,480,873人年随访。根除治疗定义为含至少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以及质子泵抑制剂(PPI)的疗程。随访起点为治疗后1年,排除治疗后12个月内诊断胃癌者。结局为胃非贲门腺癌诊断,信息来源于高完整度的国家癌症登记处。通过计算标准化发病比(SIR)比较队列与对应普通人群(按年龄、性别、时间段和国家匹配)胃癌发病率。采用泊松回归分析时间趋势。

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共1311例胃非贲门腺癌确诊,而对应普通人群预期病例为800例,总体SIR为1.64(95%CI 1.55-1.73)。根除治疗后1-5年内SIR最高(2.27,95%CI 2.10-2.44),随后随时间逐渐下降,6-10年期间为1.34,11-24年期间降至1.11(95%CI 0.98-1.27),并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接近普通人群水平。各亚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合并症及长期PPI或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均展示类似趋势。敏感性分析排除其他胃恶性肿瘤后结果一致。

图:H. pylori根除治疗后胃非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与北欧五国相应普通人群的对比情况

总之,H. pylori根除治疗后,胃非贲门腺癌的风险明显降低,且风险随着时间持续下降,约11年后趋于普通人群风险。该研究为西方人群中H. pylori根除预防胃癌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支持,提示根除治疗是预防胃癌的重要策略。未来研究应聚焦明确高风险人群特征,优化筛查和治疗方案,并评估根除治疗对胃癌亚型及其他胃肠道肿瘤的影响。

原始出处

Wiklund AK, Santoni G, Yan J, et al. Risk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oenterology. 2025;169(2):244-250.e1. doi:10.1053/j.gastro.2025.01.239

Tags: Gastroenterology: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非贲门腺癌风险的变化——一项覆盖五国的北欧队列研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