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AMA子刊:ROC+BWL干预显著降低退伍军人暴食频率及能量摄入,疗效优于传统 CBT

来源 2025-08-09 12:26:21 医疗资讯

暴食是一种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且伴有失控感的进食行为,暴食障碍(BED)是一种以反复暴食及相关心理痛苦为特征的疾病,高发于超重或肥胖人群。虽然传统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暴食的金标准,但其在减轻体重方面效果有限。行为易感性理论指出个体的遗传食欲特质,即对食物线索敏感性和对饱腹信号敏感性。

以此理论为依托,研究团队开发了“调节食物线索结合行为减重”(ROC+BWL)干预,旨在通过减少对食物线索的过度反应和增强对饱腹信号的感知,实现暴食控制及能量摄入管理。

这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纳入18-65岁、BMI范围25-45、符合暴食障碍或亚阈下暴食诊断的退伍军人。共筛查1853人,最终129人符合资格并随机分配接受为期5个月的ROC+BWL或CBT干预。干预均为每周90分钟的团体治疗,追踪期至干预结束后6个月。主要评估指标为治疗可行性、治疗满意度、暴食频率及体重变化,辅以能量摄入评估。

研究结果

参与者基本特征

可行性与满意度

两组治疗均显示良好的依从性,中位数均出席15次治疗课程(满18次),>70%出席率无显著差异。治疗满意度也相当,均获得较高的认可,表明退伍军人对两种方案均持开放态度。

暴食频率(失控进食)

ROC+BWL在治疗中期(2.5个月)、治疗结束(5个月)及6个月随访均显著降低暴食频率,概率差分别为-0.20、-0.23及-0.21(均有统计学意义),明显优于CBT。

同时,依据自评的暴食严重度评分(BES),两组均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体重变化

ROC+BWL组在中期和治疗结束时BMI平均降低较劣势明显:

治疗6个月后,两个组体重差异消失,可能与随访期体重反弹有关。

能量摄入

根据三次24小时膳食回忆,ROC+BWL组干预结束及随访期能量摄入较CBT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结束约减少280千卡,随访减少300千卡)。

BED诊断对结果的调节作用

对患有满诊断暴食症的退伍军人而言,ROC+BWL的效果更为显著,暴食减少概率较CBT更强,体重降低幅度也更大;亚阈下暴食者间两者疗效差异较小。

图1 治疗过程中的暴食概率及BMI变化趋势图

图2 满诊断暴食症对治疗效果的调节作用示意图

总结

本研究创新性地按照行为易感性理论设计的ROC+BWL干预应用于退伍军人群体,直接靶向食物诱因敏感性和饱腹感调节,取得了优于CBT的暴食控制效果,且部分效果能够维持至6个月。虽然ROC+BWL的体重控制效果于随访期后未能持续,能量摄入的持续减少提示此类干预在体重管理上具备前景。CTR强调了军事文化背景下退伍军人的特殊饮食行为与暴食风险,彰显量身定制干预的必要性。ROC+BWL整合了认知行为与生理食欲调控的双重机制,或许为暴食障碍和肥胖双重挑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对于重度暴食症患者。

然而,体重反弹的现象提醒研究者深入探索如何延长体重管理效果,以及现有干预中热量限制成分的潜在弊端。未来应开展更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的RCT,尤其关注ROC单独模式的疗效与机制,评估包括代谢指标和心理健康等多维结局。此外,推广诊疗至更广泛的退伍军人群体和一般社区样本,探索个体差异,推动精准医疗模型发展。

原始出处

Boutelle KN, Afari N, Obayashi S, et al. Regulation of Cues v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Binge Eating and Weight Loss Among Veterans: A Feasibility a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5;8(8):e252506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25064

Tags: JAMA子刊:ROC+BWL干预显著降低退伍军人暴食频率及能量摄入,疗效优于传统 CBT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