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患者变异性哮喘(CVA)病史,围术期管理怎么做?

来源 2025-07-30 10:18:42 医疗资讯

简要病例

患者,女性,78岁,以“外伤致全身多处疼痛伴活动受限2小时”为主诉入院。2小时前骑电动车时被汽车撞伤,伤至头部、右肩部、左腕部,当即出现右额部破溃出血,右肩部、左腕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稍减轻,伴头痛、头晕,轻微恶心。

高血压病史30年,最高达160/90mmHg,平素规律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可。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无过敏史。

X线示:左侧桡骨Colles骨折,伴尺骨茎突游离骨折。

CT示:右侧额颞部软组织肿胀并积气;右侧蝶骨可疑骨折;左肺上叶前段见一混合磨玻璃结节,大小约5*4cm, 左肺下叶段外基底段见一纯磨玻璃结节,大小约4*3cm。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及二、三尖瓣少量返流。总蛋白54g/L,血沉54mm/h,血红蛋白100g/L。

术前诊断:1.左桡骨远端骨折2.右蝶骨骨折3.右肩部损伤。

拟施手术:桡骨和尺骨使用外固定装置术。

手术过程

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准备已完善。患者家属诉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紧急送至当地医院救治,诊断为变异性哮喘,至今再无发作。经与家属沟通后决定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SAIII级)

手术情况:患者入室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HR 72次/分,SpO2 100%,BP 132/76mmHg,建立外周通道后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5ml+0.9%氯化钠5ml),操作顺利,5分钟后患者诉左侧手臂麻木。随后手术开始,患者情绪紧张,给予瑞马唑仑12mg/h,右美托咪啶40μg/h泵注,鼻导管吸氧(2L/min),术中患者监护下镇静,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结束前10分钟,患者突发咳嗽,HR98次/分,SpO298%,BP169/98mHg。改高流量吸氧(6L/min),瑞马唑仑改为15mg/h,停止右美托咪定泵注,手术结束停止瑞马唑仑,给予氟马西尼0.5mg。

患者清醒,诉无法呼吸,HR98次/分,SpO292%,BP189/98mHg,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6L/min),症状仍无法缓解。

听诊器听诊,双肺散在哮鸣音,给予沙丁胺醇喷雾剂500μg,多索茶碱200mg静滴,调节室温到29℃。约5分钟后,患者诉症状明显缓解,听诊双肺哮鸣音较前减轻,HR 62次/分,SpO2 100%,BP 130/65mmHg,继续观察,10分钟后送入恢复室观察。

因该患者有CVA病史,术前应携带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入室,术中应调节室温,防止患者对冷空气过敏,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下面我们来了解下CVA及其围术期管理。

『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持续或反复发作,在夜间及凌晨明显,可由感冒、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诱发或加重。

一、病理机制

CVA病理机制主要是慢性气道炎症(本质),气道的炎症程度与哮喘控制水平密切相关,CVA与典型哮喘一样,可能存在多种炎症表型,最常见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对各种刺激物反应过度。

二、诊断治疗

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金标准)/使用抗哮喘药物后咳嗽症状显著缓解(辅助诊断)。

三、术前评估与麻醉方法

  • CVA患者术前评估:应充分评估麻醉前危险因素,ASA分级高,有器质性心脏病,呼吸道感染,阻塞性肺病和呼吸道阻塞病史病人术中CVA发生率增加。

  • CVA患者麻醉方法选择:在局麻或椎管内完成的手术尽量选用局麻或椎管内麻醉。为维持气道通畅尽量减少气管插管,如喉罩比气管导管更利于降低气道反应性。但对于哮喘发作频繁或较难以控制的病人,头颈部、胸部及上腹部手术仍以气管插管全麻最为安全。

四、围麻醉期处理

区域麻醉时,病人通气困难时首先判定原因。对于术中CVA的急性发作:首先应去除诱因,必要时停止手术操作,及时应用有舒张气管作用的麻醉药物加深麻醉;其次是辅助或控制呼吸,当面罩通气仍不能维持氧供时,应果断行气管插管,同时提高吸氧浓度,给予β受体激动剂、激素和氨茶碱等来缓解痉挛,同时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五、围术期用药

1、术前用药:

适当的镇静及抗胆碱药物的使用对患者有益。

2、吸入麻醉药:

在临床使用浓度范围内就有直接扩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且对远端小气管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大于近端大气管。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通过“渗漏”降低肌浆网钙池中钙离子的浓度、抑制气管平滑肌细胞对钙的敏感化效应、抑制细胞膜氯离子电流促进气管平滑肌超极化等有关。

舒张气管平滑肌的强度大致为地氟醚>氟烷>异氟醚>安氟醚>七氟醚。

3、静脉麻醉药:

大多数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都对气管平滑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舒张作用。

  1. l ~2 mg/kg丙泊酚即具有较强的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张力,间接舒张气管平滑肌,可用于反射性支气管痉挛。

    对致敏的气管平滑肌,具有更为强烈的舒张作用,尤其适合哮喘患者支气管痉挛的预防与处理。丙泊酚的气管舒张作用部分和开放ATP敏感的钾通道有关。

  2. 依托咪酯治疗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和等效剂量的丙泊酚相似,但其预防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不如丙泊酚。依托咪酯更适合循环功能不稳定患者支气管痉挛的处理。

  3. 氯胺酮有舒张气管作用,主要通过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显著抑制气道的反应性和炎症,舒张各种刺激因素诱发的气管平滑肌收缩,同时也具有直接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这可能与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钾通道、抑制PKC信号传导系统等有关。

4、局部麻醉药:

  1.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具有非常强的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大剂量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有关,临床剂量主要是抑制反射性支气管痉挛。

    利多卡因气道喷雾对气道有一过性的激惹作用,一般不主张使用。气管插管和拔管前2~3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l~1.5mg/kg,可有效降低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

  2. 罗哌卡因并不适合表面麻醉,但有研究却发现雾化吸入1%罗哌卡因可显著抑制组胺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5、其他:

  1. 氟马西尼对气管平滑肌基本无影响,可安全使用。

  2. 氟哌啶、氯丙嗪和异丙嗪也具有气管舒张作用,可抑制电脉冲诱发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3. 与吗啡收缩气管平滑肌不同,芬太尼对气管平滑肌则有舒张作用,这可能与抑制气管平滑肌上的兴奋性受体有关。但吗啡收缩气管平滑肌的效应可被纳洛酮逆转。

另外,有组胺释放和迷走兴奋作用的肌松药如阿曲库铵、米库氯铵等也应慎用。

总结

对于变异性哮喘患者,术前明确诱发因素,做好预防,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术中做好药物精准选择,针对术中发作进行判断和有效处理,术后密切关注呼吸情况,防止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剑辉,吴峰.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4,32(6):1-6. DOI:10.12114/j.issn.1008-5971.2024.00.149.

2.Bayable SD, Melesse DY, Lema GF, Ahmed SA.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during elective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Med Surg (Lond). 2021 Sep 20;70:102874.

Tags: 患者变异性哮喘(CVA)病史,围术期管理怎么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