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尽管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产物已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但肠道菌群、脂质代谢产物和宿主在T2DM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鉴于恒河猴会自发发展T2DM,它们可能是研究这些关系的最佳动物模型。
2025年7月21日,四川大学李静唯一通讯在eLife在线发表题为“Multi-omics investigation of spontaneous T2DM macaque reveals gut microbiota promote T2DM by up-regulating the absorption of excess palmitic acid”的研究论文。本研究确定了八只自发性T2DM恒河猴,并利用多组学测序技术开展了一项全面的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通过16S rRNA、宏基因组、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的结果发现,T2DM恒河猴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色氨酸代谢和脂肪酸β氧化障碍、长链脂肪酸(LCFA)积累和炎症。我们验证了T2DM恒河猴体内棕榈酸(PA)的积累和炎症的激活。值得注意的是,移植自发性T2DM恒河猴粪便菌群并饲喂高PA饮食的小鼠在120天内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确定肠道菌群介导回肠中过量PA的吸收,导致PA在血清中蓄积,进而引发小鼠2型糖尿病。具体而言,该研究证实了特定的菌群组成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这项研究为菌群与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并证实了肠道菌群对2型糖尿病发展的致病作用。
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难治性疾病,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2 型糖尿病 (T2DM) 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其特征是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如糖和脂质摄入、肠道菌群、许多代谢物,甚至空气污染物)都导致了其患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与 2 型糖尿病的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介导胰岛素抵抗,并调节线粒体的功能。它们可以调节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和炎症,这也有助于 2 型糖尿病的发展。此外,多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色氨酸衍生的代谢物,已被报道与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肠道菌群及其宿主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明确。在病理条件下,宿主的失调可导致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反过来,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起着调控作用。尽管在2型糖尿病的背景下,宿主与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但一些研究表明,针对肠道菌群的抗糖尿病干预措施,例如粪便菌群移植(FMT),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同时,脂质代谢功能障碍通过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诱导脂毒性导致 2 型糖尿病的发展。长链脂肪酸 (LCFA) 是动物脂肪和植物油中天然存在的主要脂质成分,也是脂肪的主要代谢产物。据报道,棕榈酸 (PA,C16:0)、棕榈油酸 (C16:1N7) 和油酸 (C18:1N9) 等 LCFA 与 2 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频繁摄入 LCFA 会导致肥胖和 2 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因为其中含有高 PA。PA 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其血清中的升高是 2 型糖尿病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PA 介导 2 型糖尿病的机制包括增加二酰甘油和神经酰胺的合成、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以及激活促炎途径。然而,肠道菌群是否参与PA介导的2型糖尿病以及肠道菌群与LCFA代谢物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
非人灵长类动物(如恒河猴)自发性T2DM与人类T2DM高度相似,如早期胰岛素抵抗和后期糖耐量异常,且T2DM发展遵循相同的胰岛病理改变和并发症。事实上,T2DM恒河猴在受控的实验条件下避免了药物干扰和环境异质性,并且与人类共享关键病理特征,例如胰岛淀粉样变性,而小鼠模型中不存在这种特征,这表明T2DM恒河猴是模拟人类T2DM及其并发症的最佳动物模型。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即使给予个体高脂和高糖饮食,圈养种群中自然发生的T2DM恒河猴也很罕见。用高脂膳食乳剂鼻饲恒河猴12个月后,恒河猴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未出现显着升高。高脂肪对 2 型糖尿病发展的影响存在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这种复杂的疾病。
本研究从一大群恒河猴中鉴定出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的个体(以下简称自发性T2DM恒河猴)。这些自发性T2DM恒河猴从未接受过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因此为T2DM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模型。基于该恒河猴模型,我们利用多组学技术探究肠道菌群、宿主基因表达和粪便代谢物与T2DM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和长链脂肪酸(LCFA)代谢物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验证了T2DM恒河猴血浆PA含量升高和炎症激活。此外,我们还通过将T2DM恒河猴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体内,并结合高PA饮食,成功诱导小鼠进入糖尿病前期。该研究还揭示了通过调节过量 PA 的吸收来促进 2 型糖尿病发展的肠道菌群的具体结构,这为肠道菌群对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因果作用提供了关键证据。
图1 自发性 2 型糖尿病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变化(图源自eLife)
参考消息:
https://elifesciences.org/reviewed-preprints/104355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