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4岁男孩听力渐退、全身“泼墨”斑!父母以为是胎记+耳背,医生一查竟是两种罕见病缠身!

来源 2025-07-10 12:12:09 医疗资讯

4岁的小晨(化名)看起来聪明可爱,却总是“听不太清”,跟别人说话常常反应慢半拍。家人起初以为他只是注意力不集中,直到他在3个月大时被确诊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这才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可让父母更担心的是,孩子身上从出生起就有一大片黑褐色的“胎记”,形状像个肚兜,从胸口延伸到后背,边缘参差不齐。而且除了这块巨痣,小晨全身还有许多像墨水洒上去一样的“泼墨斑”,有的周围还长着一圈小痣。

“是不是太脏了洗不干净?”、“是缺钙吗?”亲戚邻居各种说法众说纷纭,而真正的答案,直到他右耳听力再次突然下降、被送往大医院检查后,才终于浮出水面——

图片

1 小晨到底怎么了?

医生详细查体后指出,小晨的耳聋与影像学检查高度相关。他颞骨CT及MRI提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是一种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甚至波动性耳聋,一旦受到头部外伤、剧烈运动或感冒发热,就可能引发听力突变。

图片

左图颞骨CT显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右图内听道MRI显示扩大的内淋巴囊和前庭导水管(黄色箭头示意)

与此同时,小晨皮肤上的“肚兜状胎记”和“泼墨样”色素斑也引起了医生的重视。检查后确诊为:巨型先天性黑素细胞痣,俗称“兽皮痣”。

2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是一种以内耳结构畸形(前庭水管扩大)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临床上最主要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听力损害可为轻度至极重度,可单侧或双侧,病程呈波动性、渐进性,甚至可稳定多年。发病年龄可从婴幼儿期至青春期不等。

LVAS患者的听力波动常与轻微颅脑外伤、上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等诱因相关,提示前庭水管扩大可能导致内淋巴液波动增强,内耳微环境不稳定,进而诱发听力突然下降。

3 诊断与治疗

LVAS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波动性听阈)、以及影像学检查(颞骨CT、MRI发现前庭水管扩大,>1.5 mm 为诊断标准)。

部分患儿在听力下降的急性期经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听力恢复。若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建议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以重建听力。本例患儿3岁时接受左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4 遗传基础

LVAS高度相关的致病基因为SLC26A4,其编码蛋白Pendrin在内耳血管纹及甲状腺等组织中广泛表达。该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双亲均为携带者时,下一代发病风险为25%。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因突变相关疾病包括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及其成年型——Pendred综合征(PDS),两者本质上为一个疾病谱上的不同阶段,青春期后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发病表型,需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

5 并存表型

本例最大特色为患儿除典型LVAS表现外,伴有极罕见的外衣样兽皮痣(garment-like nevus pigmentosus),分布广泛,形态典型。兽皮痣是一种先天性巨大黑素细胞痣,发生率极低(<1:20,000),其发病机制与黑色素细胞分化迁移异常相关。

皮肤与内耳在胚胎期均来源于神经嵴细胞,已有研究证实,黑素细胞在耳蜗内电位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维持耳蜗毛细胞功能。因此,兽皮痣与内耳发育异常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提示SLC26A4基因变异表型谱可能比现有认知更广泛。

6 临床启示

本例报道为首次观察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合并外衣样兽皮痣的患儿,拓展了SLC26A4相关表型谱,提示临床医师在面对此类感音神经性耳聋合并皮肤异常的患儿时,应高度警惕其潜在的遗传背景与联合表现。此外,确诊病例家庭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与产前筛查,以评估再发风险与制定生育策略。

参考资料

1. 关静,李进,武凯丽,等.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伴罕见兽皮痣一例.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04(01):E01136-E01136. DOI:10.3760/cma.j.cmcr.2022.e01136

2. Wemeau JL , Kopp P . Pendred syndrome.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7,31(2):213-224.

3. 王大勇,赵亚丽,赵飞帆,等.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住院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27(19):1063-1067.

Tags: 4岁男孩听力渐退、全身“泼墨”斑!父母以为是胎记+耳背,医生一查竟是两种罕见病缠身!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