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主编推荐 ‖ 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来源 2025-07-10 12:09:33 医疗资讯

导读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数据,中国胃癌年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3.11/10万、21.72/10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我国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手术切除是胃癌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切除病变组织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然而,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易导致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腹腔感染,不仅延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严重时可诱发局部免疫抑制,增加肿瘤复发风险,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明确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对精准评估感染风险、指导术后感染预防和早期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胃癌术后感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浅表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关于腹腔感染的报道较少,且缺乏有效的临床预测模型。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量化可靠的早期防治评估工具。

图片

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作者:侯昱,顾启红,周进,刘瑶,杨阳,邵炎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88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3∶1 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588例患者中52例(8.84%)术后发生腹腔感染。52份腹腔积液标本检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72.31%),革兰阳性菌15株(23.07%),真菌3株(4.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治度(显微镜下残留)、联合器官切除、高血压、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均为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95%CI:0.677~0.852)、0.712(95%CI:0.565~0.860),提示模型对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区分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值为8.491,P值为0.387,提示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集(0.05~0.4)和验证集(0.1~1.0)风险阈值范围内,使用该模型对术后腹腔感染高风险患者进行干预,可能获得正向收益;临床影响曲线(CIC)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集(0~0.4)和验证集(0~0.5)风险阈值范围内,模型预测的感染病例数高于实际感染病例数,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结论 基于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临床早期评估胃癌术后腹腔感染提供量化、直观的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引文格式

侯昱,顾启红,周进,等.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5,24(6):753-761. DOI:10.12138/j. issn.1671-9638.20257069.
HOU Yu, GU Qihong, ZHOU Jin, et al.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postoperativ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risk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 Chin J Infect Control, 2025,24(6):753-761. DOI:10.12138/j. issn.1671-9638.20257069.

Tags: 主编推荐 ‖ 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