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玫瑰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眼型玫瑰痤疮是其中的一种亚型,其病变主要累及眼部,也可同时累及皮肤,部分缺乏皮肤表现,20%的患者在皮肤症状之前出现,其发病主要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Toll样受体激活导致的慢性眼表炎症、眼部微生物的改变等引起。
常见表现包括:眼睑红斑、睑缘毛细血管扩张、睑缘炎、结膜充血和结膜炎、霰粒肿和麦粒肿并伴有异物感、灼热或刺痛、干燥、瘙痒、光敏感、视力模糊、结膜和眼睑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或眼睑和眼周红斑等,而发展为硬化性角膜炎和瘢痕性结膜炎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治疗包括眼部卫生、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干预、光电治疗等,多样的治疗方案也逐渐在临床上应用。皮肤科及眼科医生在缺乏典型的皮肤表现时,其诊断容易被延迟。
一 发病机制
玫瑰痤疮的发病是由免疫介导、神经血管功能失调、环境、基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而眼型玫瑰痤疮发病与之相通,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重要原因,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以及异常的血管神经调节、毛囊蠕形螨感染等也参与其发病,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使玫瑰痤疮患者的泪液和眼表TLR-4和LL-37水平升高,促炎因子释放增多,导致皮肤、结膜和血管周围的慢性炎症,最终继发纤维化。
1、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TLR-2/4、NF-kB通路细胞因子等的活化:TLRs家族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激活NF-kB通路及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菌肽等致病。TLR-2和TLR-4在角膜、角膜缘和结膜上皮细胞中持续表达,其在角膜炎症中的作用正逐渐被认识。在眼型玫瑰痤疮患者中行眼睑活检,发现TLR-4的表达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且氧化应激值明显升高,表明氧化应激参与其发病。而活化的TLR-4可诱导TLR-2的活化,并共同促进iNOS的转录。
在干眼综合征的动物模型中,TLR-4在角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加,而TLR-4抑制剂可减轻眼干症状并减少IL-1β、IL-6和TNF-α及角膜浸润CD4+T细胞的表达。另有研究表明,TLR-2在干眼动物模型中的结膜、角膜和泪腺以及干眼症患者的结膜细胞上表达上调。
抗菌肽LL37/KLK5介导的炎症:LL-3正常表达于结膜、角膜和位于眼睑睫毛之间的莫尔腺体中,但在角膜损伤、溃疡或者暴露在病原微生物等炎症状态时其表达增加。有研究显示,眼型玫瑰痤疮患者泪液中人中性粒细胞肽1-3和人β防御素-2、结膜LL-37与KLK5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抗菌肽水平升高表明固有免疫参与眼型玫瑰痤疮的发病。眼部表达的α和β防御素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并与趋化因子CCR6受体相互作用,将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募集到感染部位,而这些因子参与角膜感染和干眼的发生。
适应性免疫:目前适应性免疫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作用了解较少,CD4+T细胞在玫瑰痤疮毛囊和血管周围表达水平极高,其中CD4+T细胞反应以T淋巴细胞辅助Th1/Th17分化细胞因子为主,并伴有IFN-γ和IL-17显著上调。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也参与玫瑰痤疮的适应性免疫,B细胞标志物CD20在皮肤活检中的表达也明显升高。
2、神经血管功能失调:
眼型玫瑰痤疮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和随之发生的角膜重塑和混浊。这是血管生长因子的平衡失调导致血管增生并侵入无血管的角膜而产生新生血管,异常的血管增生和由此产生的角膜混浊会影响角膜的透明度。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血管中上调,在炎症的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其表达明显增加,IL-6激活STAT3会使角膜成纤维细胞产生VEGF,IL-17也可促进成纤维细胞VEGF产生,使眼型玫瑰痤疮新生血管形成。
眼型玫瑰痤疮患者活检显示整合素LFA-1及其配体ICAM-1和VCAM-1分布在血管细胞周围,CD105也参与眼型玫瑰痤疮的血管生成和重塑,在健康对照组中的血管内皮细胞上低水平表达,但在眼型玫瑰痤疮患者中由于炎症激活而增加。TRP通道的不同亚型在人角膜感觉神经末梢上表达,包括TRPV-1-4、TRPA-1和TRPM-8以及结膜上表达的TRPV-1,2和4。TRPV-1和TRPA-1已被证实通过刺激细胞增殖和迁移、透明化、纤维化和新生血管形成来参与角膜损伤的修复,并通过p38和Erk-MAPK信号通路释放包括IL-6、IL-8等促炎细胞因子而激活NNF-kB通路。而清除TRPA-1可显著降低CD31的表达,减少基质巨噬细胞的浸润,并使VEGF-A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下降70%。研究发现,TPRV1和TPRA-1通道也与干眼症相关。
在眼部,神经递质SP和CGRP在角膜纤维中被发现。SP除了参与神经炎症过程和调节伤害性信号外,还参与角膜伤口的愈合。此外,TRPV-1、CGRP和SP已被证实在角膜神经元上共表达,TRPV-1可以增加角膜和皮肤中SP和CGRP的释放,当从角膜神经释放时,SP和CGRP可增强局部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的发展。
3、蠕形螨和睑板腺功能障碍:
玫瑰痤疮患者眼睑和眼睫毛蠕形螨的密度增加,其炎症反应会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泪膜不稳定,眼表上皮受损,并产生炎性因子,继发眼部炎症,而微生物组学的改变促进炎症和睑板腺功能障碍被认为可能在眼型玫瑰痤疮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发现毛囊和短棒蠕形螨是玫瑰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前者主要出现在睫毛根部和睫毛毛囊周围的簇状物中,而后者则出现在睑板腺和皮脂腺中,与复发性睑板炎、难治性角结膜炎或MGD密切相关。
蠕形螨诱发睑缘炎和睑板腺阻塞机制由消化酶、几丁质和其他螨虫产物通过TLRs固有免疫途径引发炎症级联反应,CD4+T细胞、巨噬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蠕形螨感染与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8)的上调,IL-17/MMP-9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而加重角膜上皮屏障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在60%~70%被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中观察到蠕形螨睑缘炎,且蠕形螨睑缘炎症状通常与干眼症明显重叠,干眼症的泪膜受损可能会为蠕形螨创造更有利的繁殖环境。眼部微生物组的生态失调目前是眼型玫瑰痤疮中的新兴研究方向,因其可能为其诊断和治疗、预防提供新的见解。然而,眼型玫瑰痤疮具体发病机制仍有待更多的探索。
二 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眼型玫瑰痤疮临床多表现为双侧,但也可表现为单侧或持续发生。其症状通常为眼部刺激、瘙痒、发红、眼干、畏光、流泪,角膜受累时可导致视力下降,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大约46.7%蠕形螨阳性玫瑰痤疮患者会出现眼部症状,且眼部症状与玫瑰痤疮皮肤表现明显相关。其诊断较多依据眼部和面中部红斑等临床表现,目前全球玫瑰痤疮共识专家组认为即使缺乏皮肤表现,睑缘炎、结膜炎、角膜和巩膜炎等伴有异物感、灼热或刺痛、干燥、瘙痒、光敏感、视力模糊、结膜和眼睑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或眼睑和眼周红斑等需诊断考虑眼型玫瑰痤疮,但其缺乏特定的诊断标准、特异性体征及检查等。
眼睑:眼型玫瑰痤疮眼睑主要表现为瘙痒和刺激的感觉。睑缘通常表现为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红斑,睑板腺功能障碍和后睑板腺睑炎。睑板腺分泌过多,可导致睑板腺堵塞和霰粒肿,并且眼睫毛可见蠕形螨生长。
结膜:结膜的慢性炎症可观察到典型的位于下象限的呈弧形的浅边缘丛毛细血管扩张,下结膜瘢痕化、丘疹样改变、结膜肉芽肿和泡性角膜炎。
虹膜:常表现为虹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等。
角膜:约1/3的病例可发生角膜受累,通常累及下角膜,也可累及中央角膜。角膜受累严重程度不一,从点状上皮糜烂到边缘角膜炎、角膜铲型浸润、角膜血管翳、瘢痕、周边变薄、溃疡和角膜穿孔。其他的角膜损害包括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Slzmann结节、表层巩膜炎、巩膜炎和前葡萄膜炎、周围溃疡性角膜炎也有报道。
眼型玫瑰痤疮缺乏皮肤表现时易误诊为干眼症、睑缘炎、结膜炎或角膜炎等,且需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睑外翻和某些伴有眼部症状的全身疾病鉴别,如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等。其常见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睑和睑板腺评估、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等检测,也有研究通过Scheimpflug成像系统评估角膜清晰度等,多表现为泪膜破裂时间和Schirmer值减少,角膜较健康者更陡峭,角膜变薄、角膜新生血管等。
三 9管理和治疗
眼型玫瑰痤疮的治疗包括局部外用和全身系统治疗,需根据其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式,从而改善症状。
1、生活方式的调整:
玫瑰痤疮与多种诱因相关,如:紫外线照射、酒精、咖啡因、巧克力、辛辣食物、热饮或乳制品、情绪压力等,同样,眼型玫瑰痤疮患者也需避免这些诱因,同时注意眼睑卫生和眼部按摩。
2、药物治疗:
包括外用药物及系统治疗,外用药物包括人工泪液、润滑剂、甲硝唑、伊维菌素、阿奇霉素、聚维酮碘等,口服药物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硝基咪唑、异维A酸等。眼型玫瑰痤疮睑板腺功能障碍造成的眼干可通过人工泪液进行改善,口服鱼油和亚麻籽等营养剂可改善眼睑炎相关症状。
有研究证实口服omega-3脂肪酸可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客观症状和主观不适。外用1.0%伊维菌素可治疗眼部蠕形螨,外用0.05%的环孢素眼用乳剂会增加泪液的产生,低剂量的类固醇滴眼液可控制眼表炎症、角膜炎、角膜周边血管增生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已较多用于中重度眼型玫瑰痤疮的治疗。
3、光电治疗:
目前强脉冲光较多用于治疗玫瑰痤疮,也有较多研究使用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综合征,其症状可得到改善,包括泪液破裂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且上下眼睑红斑均减少,不良反应少,但缺乏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关的证据,仍需较大样本量的研究。有使用量子分子共振电疗治疗难治性儿童玫瑰痤疮的报道,其有望改善角膜重塑。
4、手术治疗:
难治性眼部玫瑰痤疮症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包括严重干眼症患者泪点栓塞术,角膜穿孔需要穿透性角膜成形术,瘢痕性睑板腺阻塞可通过导管内睑板腺探查人工打开瘢痕孔,允许内容物流出并稳定泪膜。热脉冲被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和干眼综合征的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症状。
四 结语及展望
眼型玫瑰痤疮涉及炎症和多种免疫机制、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及蠕形螨等各种因素的参与,但具体机制及微生物组的改变仍需更多探索,其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困难,需眼科及皮肤科医师共同关注,其治疗较多根据临床表现对症处理,尚无特效方案,目前玫瑰痤疮的治疗有较多新的尝试,而眼型玫瑰痤疮是否能应用生物制剂等治疗改善需更多的研究,并需探索更高效的诊断技术和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靶点。
参考文献:
1.王小燕,张颖鹏.眼型玫瑰痤疮的相关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5,5(32):371-376.
2.JABBEHDARI S,MEMAR OM,CAUGHLIN B,etal.Update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magement of ocular Rosasea:aninter disciplinary review[J].Eur JOphthalmol,2021,31(1):22-33.
3.其他文献略。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