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中国多中心研究,在移植前达CR1且高危AML患者中对比维奈克拉+阿扎胞苷与强化疗

来源 2025-07-04 12:10:24 医疗资讯

AML诱导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AML有效乃至唯一的根治方法。对于2022ELN分类为高危的AML患者,allo-HSCT可显著改善其临床预后,尤其是对于达到首次完全缓解(CR1)的患者效果更佳。因此,AML患者应在CR1期接受allo-HSCT已成为临床共识。

对于年轻且无基础疾病的AML患者,以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组成的标准强度化疗(IC)是主要诱导化疗手段;而对于无法耐受强化疗的AML患者,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的非化疗方案也被证明能显著改善总生存(OS)。由于VEN-AZA细胞毒性较小,患者耐受度高,目前越来越多的移植中心尝试使用 VEN-AZA作为年轻且身体健康的AML患者移植前的治疗方案。

然而,对于高危AML患者,使用VEN-AZA达到CR1后接受allo-HSCT是否能获得与化疗达到CR1后接受移植相似的临床结局尚有争议。因此国内学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对移植前达CR1且高危的AML的大型患者队列进行分析,旨在比较接受VEN-AZA和IC治疗的预后差异;并在特定亚组中比较VEN-AZA组和IC组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揭示影响预后的潜在因素。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共同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莫晓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晓霞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妍敏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曹阳教授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该研究基于TROPHY工作组的移植数据库,筛选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五家移植中心接受allo-HSCT的连续高危AML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6岁;(2)根据2022ELN诊断为高危AML;(3)移植前达CR1。47例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作为一线治疗后进行移植的患者,被归入VEN-AZA组;264例接受以阿糖胞苷和蒽环类药物为核心的一线治疗后进行移植的患者,被归入IC组;21例同时接受IC治疗和VEN-AZA联合治疗作为一线疗法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患者特征:共纳入311例患者,其中VEN-AZA 组47例,IC组264例。VEN-AZA 组和IC 组分别有29人(61.7%)和54人(20.5%)年龄超过55岁(P < 0.001)。总队列的中位年龄为45岁(15-76岁),VEN-AZA组和IC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7岁(23-76岁)和42岁(15-66岁)。34例曾患有髓系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其中2例曾患骨髓增生性肿瘤(均为VEN-AZA组),其他患者曾患MDS。诊断时最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为KMT2A-r(n=69,22.19%),其次为RUNX1突变(n= 61,19.61%)、ASXL1突变(n=60,19.29%)、BCOR突变(n=51,16.40%)和 TP53 突变(n = 48,15.43%)。24例患者为复杂核型,9例患者为单体核型。两组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植入情况相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累积发病率和3年慢性GVHD的累积发病率相当。

2.jpg

3.jpg

复发率:IC组和VEN-AZA组移植后3年的CIR分别为17.2%和23.2%(P=0.543);而且其在MRD阳性患者(包括高水平和低水平阳性)和移植前HCT-CI评分≥1的患者中均没有统计学差异。Landmark分析显示,IC组和VEN-AZA组在1年和1至3年随访期内的CIR均相当。多因素分析显示,伴TP53突变均增加在IC组和VEN-AZA组中的复发风险;伴SF3B1突变增加VEN-AZA组的复发风险;然而,在总队列中未发现与复发显著相关的因素。

非复发死亡率(NRM):IC组移植后3年NRM累计发生率为6.4%,显著低于VEN-AZA组的13.0%(P=0.046);尤其在年龄≥55岁的患者和低水平MRD阳性患者中,IC组NRM累计发生率仍显著低于VEN-AZA组。landmark分析显示,IC组在移植后1年随访期间NRM累计发生率显著较低,为9.8%,而VEN-AZA组为13.8%P=0.030),但1-3年随访期间,两组NRM的累计发生率相当。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MRD阳性增加VEN-AZA组移植后NRM的风险,而在总队列中,有MDS病史增加移植后NRM的风险。

总生存期(OS):IC组移植后的3年OS率为86.6%,显著优于VEN-AZA组的74.6%(P=0.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与VEN-AZA组相比,以下亚组的患者接受IC移植后OS更好:年龄≥55岁、无MDS病史、无治疗相关AML、移植前MRD阳性(尤其是低水平MRD阳性)、伴ASXL1突变、伴RUNX1突变、伴SF3B1突变、移植前HCT-CI≥1分的患者。Landmark分析显示,移植后1年随访期内,IC组OS为92.3%,显著优于VEN-AZA组的78.0%P=0.001);但随访1至3年期间的OS率相当。多因素分析显示,伴TP53突变是IC组和总队列中OS的危险因素,但并非VEN-AZA组中OS的危险因素;移植前接受VEN-AZA是总队列中OS的危险因素。

无白血病生存期(LFS):IC组和VEN-AZA组患者移植后的3年LFS相当,分别为70.5%和68.0%(P = 0.057)。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与VEN-AZA组相比,以下亚组的患者接受IC移植后LFS更好:年龄≥55岁、伴SF3B1突变和移植前HCT-CI≥1分的患者。Landmark分析显示,移植后1年随访期内,IC组LFS为85.2%,显著优于VEN-AZA组的73.2%P =0.023);但随访1至3年期间的总生存率相当。多因素分析显示,伴TP53突变是IC组和总队列中LFS的危险因素;年龄≥55岁和伴SF3B1突变是VEN-AZA组LFS的危险因素。

4.jpg

7.jpg

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 PSM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无显著性差异。IC组和VEN-AZA组在移植后3年CIR分别为29.5%和17.2%(P=0.699),3年NRM分别为6.4%和13.0%(P =0.274),均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也未发现使IC组和VEN-AZA组3年CIR或NRM有显著性差异的亚组。IC组和VEN-AZA组移植后的3年OS、LFS和EFS分别为84.6%和 74.6%(P=0.099)、64.2%和 69.7%(P=0.634),56.5%和 68.0%(P=0.999),均无统计学差异,且亚组分析显示,VEN-AZA组和IC组的OS、LFS在各亚组中相当。Landmark分析显示,在随访1年期内,IC组OS显著优于VEN-AZA组,分别为93.6%和 78.0%(P=0.034)。但两组对应的LFS、复发和NRM相当;随访1至3年期间的所有临床结局也相当。多因素分析显示,伴TP53突变增加了移植后复发风险,也是LFS的危险因素;然而,移植前一线治疗类型(VEN-AZA或IC)与临床结局无关。

5.jpg

讨论&总结

该研究发现,总队列中IC组的3年OS率更好、NRM累计发生率更低,显著优于VEN-AZA组。然而,经PSM后,IC组仅1年OS率优于VEN-AZA组,而在1年和1至3年的随访中,VEN-AZA组与IC组的其他临床结局相当。

该研究是首个在新诊断、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高危AML患者中,比较VEN-AZA和IC方案后达CR1并接受移植的临床结局的研究,证实IC仍然是高危AML患者治疗的基石。而对于达CR1后接受移植的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高危AML患者,VEN-AZA也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由于VEN-AZA细胞毒性小,患者耐受度高,其广泛使用能使越来越多患者得以在达CR1后及时接受移植,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预后。

参考文献

Qi Wen, Chuanhe Jiang, Xiaodan Liu, Yi Xia, Yilei Ma, Yang Yang, Yu Wang, Yingjun Chang, Luxiang Wang, Zilu Zhang, Xiaojun Huang, Yang Cao, Yanmin Zhao, Xiaoxia Hu, Xiaodong Mo. Venetoclax and azacitidine compared with intensive chemotherapy for adverse-risk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receiv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 A multicenter study of TROPHY group. Chin J Cancer Res 2025; 37(3): 417-431. doi: 10.21147/j.issn.1000- 9604.2025.03.10

Tags: 中国多中心研究,在移植前达CR1且高危AML患者中对比维奈克拉+阿扎胞苷与强化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