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偏执、幻觉等)、阴性症状(如如情感表达减退、意志缺乏、言语贫乏、快感缺失和社交退缩)和认知障碍。其中,阴性症状对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尚无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监管机构专门批准用于治疗该类症状,但多种已获批药物及研究中药物显示出潜在疗效。具体如下:
抗精神病药(D2R拮抗剂)
除最新近获批KarXT外,所有批准的精神分裂症药物均具有阻断D2受体的共同特性。D2受体拮抗剂主要对阳性症状有效,其对阴性症状特异性疗效的证据较为薄弱。其中
- 氨磺必利:在针对“优势阴性症状” 患者的 meta 分析中,氨磺必利对比安慰剂显示出中等效应大小(SMD=-0.47),4 项研究涉及 590 例患者,提示其对阴性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
卡利拉嗪:作为D₃/D₂受体部分激动剂,在一项纳入 461 例稳定期优势阴性症状患者的研究中,卡利拉嗪对比利培酮显示出小效应量优势(d=-0.31)。
-
奥氮平与氯氮平:meta 分析显示,奥氮平(SMD=-0.45)和氯氮平(SMD=-0.62)在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对阴性症状有中等改善作用,但因试验对象为急性发作人群,需警惕继发性阴性症状改善的非特异性。此外,氯氮平在治疗难治性病例中可考虑,但需关注其副作用。
-
机制与局限: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皮层多巴胺系统的调节有关,但D₂R 阻断可能加剧皮层低多巴胺能状态,部分药物的镇静或代谢副作用也可能影响患者功能。总体而言,除氨磺必利、卡利拉嗪和氯氮平外,其他药物对优势阴性症状的特异性疗效证据较弱。
谷氨酸能系统调节剂
谷氨酸能系统功能异常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相关调节剂通过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等靶点改善阴性症状。
-
NMDAR 直接激动剂:如D-丝氨酸、甘氨酸经 meta 分析证实对阴性症状有显著疗效(SMD 分别为-0.56、-1.31)。
-
NMDAR 间接调节剂:Bitopertin(GlyT1 抑制剂)II 期试验显示小到中等效应量,但 III 期未达终点;Luvadaxistat(DAAO-I)对认知症状有改善,阴性症状无差异。
-
其他谷氨酸调节剂:美金刚(NMDAR 低亲和力拮抗剂)meta 分析显示中等效应量(SMD=-0.71)。
-
机制与局限:通过增强NMDAR 功能或调节谷氨酸释放改善神经传递,但多数 III 期试验因样本量小、安慰剂效应等未达预期,部分药物(如 Bitopertin)因副作用转向其他适应证。
5-羟色胺受体(5-HTR)调节剂
5-羟色胺系统与阴性症状的动机、情感调节密切相关,相关药物通过拮抗或激动特定 5-HT 受体亚型发挥作用。
-
5-HT₂A 受体拮抗剂:匹莫范色林、Roluperidone(MIN-101)在 II 期试验中显示小到中等效应量(d=-0.34 至 - 0.57),但 III 期因安慰剂效应失败;鲁拉西酮未在阴性症状特异性人群中进行研究。
-
5-HT₃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等 meta 分析显示大效应量(SMD=-0.96),但试验多为小样本,需进一步剂量响应研究。
-
机制与局限:5-HT₂A 拮抗剂通过增强多巴胺释放,5-HT₃拮抗剂调节皮层兴奋 - 抑制平衡;但 III 期试验受限于安慰剂效应,5-HT₃拮抗剂需更精准的患者筛选。
抗炎与抗抑郁药物
炎症和抑郁状态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相关药物通过调节免疫或改善情绪间接改善阴性症状。
-
抗炎药物:米诺环素作为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调节谷氨酸能系统及抗炎作用,meta 分析显示其对阴性症状有中等效应量(SMD=-0.52),且耐受性良好;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塞来昔布,meta 分析未显示对阴性症状的显著改善;雌激素调节剂(如雷洛昔芬)和神经甾体(如孕烯醇酮)的 meta 分析显示小效应量改善,但因长期使用风险及疗效有限,暂不推荐使用。
-
抗抑郁药物:SSRIs、米氮平等 meta 分析显示小到中等效应量(SMD=-0.3 至 - 0.58),伏硫西汀在特定患者中显示大效应量(d=-0.91)。
此外,部分药物通过调节多巴胺、胆碱能系统或其他靶点对阴性症状有改善潜力,其中莫达非尼对显著阴性症状患者有小效应量改善,高剂量催产素鼻喷剂有中等效应量,西洛他唑在小样本研究中显示出潜力等。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药物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虽氨磺必利、卡利拉嗪、美金刚、昂丹司琼、米诺环素等药物显示出一定疗效,但缺乏特效药物,且多数证据来自小样本或meta 分析,需更大规模、更精准的临床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ovil P, Kantrowitz JT. CNS Drugs. 2025 Mar;39(3):243-262.
2. Wu Q, et al. Neurosci Bull. 2021 Nov;37(11):1609-1624.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