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坚持运动,延年益寿。”这句老生常谈的话,真的站得住脚吗?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走路一万步,胜过花钱吃补品”,这些听起来朗朗上口的健康箴言,背后到底又有多少科学依据呢?
2025年,权威学术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发表了一项长达45年的芬兰双胞胎研究,试图揭开运动与生命长度之间的秘密。

这项研究追踪了2万多对双胞胎,从青年时代到生命终章,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运动习惯、生物年龄及死亡情况。
双胞胎的独特设计,让基因这一变量得以“静止”,从而更精准地评估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结果显示,运动确实与生理衰老的减缓和死亡风险的降低有关,但它并非简单的“越多越好”。
研究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U形曲线”:完全不运动的人,身体老化速度最快;而那些极度运动者,身体老化反而也加速。
只有适度、持续的运动,才真正延缓了身体的“生物时钟”。
这正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低运动量,足以显著降低死亡概率。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排除基因影响,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中,运动较多者依然比久坐者寿命更长。
这说明,基因并非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生活方式,尤其是运动习惯,确实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生老病死轨迹。
然而,运动的“保命力”更多体现在中短期内。
研究发现,运动能有效降低10到20年内的死亡风险,但对延长极高龄寿命的影响并不显著。
换句话说,运动帮你“熬过难关”,但不是万能的长寿秘方。
为何运动不能简单等同于长寿?
研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盘复杂的棋局。
吸烟、饮酒、体重指数、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甚至比运动更大。
那些运动少而死亡率高的人,往往并非懒惰无能,而是身体状况本已不佳,难以动弹。
这项研究还利用DNAm GrimAge和DunedinPACE两种先进的生物时钟技术,精准测量个体衰老速度。
数据显示,生理年龄增长一个标准差,死亡风险增加近50%,老化速度加快一丁点,死亡风险也会上升30%以上。
运动通过减缓这一过程,间接延长了生命的“有效期限”。
最后,研究对那些早年不动后期才开始运动的人发出温馨提醒:虽然“动起来”总是好事,但越早开始、越长期坚持,效果才越明显。
因为,运动不是一剂速效良药,而是一场马拉松,持久与适度才是关键。
总的来说,运动确实是健康的重要砝码,但它不是万能钥匙。
运动与基因、生活习惯交织成复杂网状,决定着我们的生老病死。
或许,真正的长寿秘诀是:适度而持久的运动,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开启健康人生的钥匙。
参考文献:
DOI: 10.1101/2023.06.02.23290916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