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汗疱疹来袭?皮肤科医生不愿公开的6个外治方法,超管用!

来源 2025-05-25 12:11:32 医疗资讯

天气转暖,很多人手上会长一些透明的“小水泡”,虽然不疼,但是痒到让人怀疑人生,一不小心挠破后,里面会流出一些液体。

这些既影响美观又奇痒无比的小水泡,是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让人瘙痒难耐的皮肤问题,好在我们有好多外用治疗方法来应对它。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这些方法怎么发挥作用,帮助我们摆脱汗疱疹的困扰。

汗疱疹

汗疱疹多发于手指侧面、手掌、指端皮肤,多为米粒大小,有的稍高于皮肤,有的隐藏在皮肤之下。它的发病具有季节性,通常在夏天最明显,冬天会自愈。

汗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半个月左右即可自愈,但如果出现长期反复不愈,或者感染化脓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西医外治

NO.1 直接作用,快速缓解

在西医治疗汗疱疹时,常用的外用药有含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止痒酒精等,能起到收敛和止痒的作用。除此之外,像3%硼酸溶液、0.5%醋酸铝溶液或5%明矾溶液等,可以用来湿敷或者浸泡患处,能有效减轻症状。

皮损好转,干燥脱屑时则用10%尿素霜、皮质激素霜剂或软X线及PUVA、UVA、UVB治疗。但长期外用皮质激素类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外用免疫抑制剂复发率较低。

中医外治

NO.2 清热除湿,标本兼治

二白三地汤浸泡

方药组成:土茯苓30 g,苦参20 g,地肤子20 g,紫草20 g,白鲜皮30 g,地榆30 g,生地黄20 g,白及15 g,王不留行30 g,明矾10 g。

用法:水煎去渣,温度适中时进行浸泡,以浸泡后手部皮肤浸渍变白而皱缩为度。药物浓度以10%为佳。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治疗以燥湿止痒、祛风通络、收敛止汗、生肌润肤为主,使湿去热清而不伤阴。

三黄洗剂外泡

药物组成:黄连、生大黄、黄芩、苦参、苍术、白鲜皮各20 g,白芷、地肤子各15 g,土茯苓25 g,薄荷、藿香各10 g。皮损以水疱明显的加明矾、五倍子各15 g,皮损以脱屑为主的加生地黄、何首乌、当归各20 g,皮损以脱屑后皮肤破损的加白及15 g,白蔹20 g。

用法:水煎外泡患处,每剂中药加水3000 mL,煎煮成1500 mL药汁。日1次,每次15~25 min,9 d为1个疗程。

诸药合用可清热除湿,润肤,收敛生肌。另外用维生素E胶囊外擦有润肤、护肤的功效。

侧柏叶熏洗

用法:侧柏叶400 g,加4000 mL水煎药,日1剂,分3次,先熏,再浸泡患处,每次15 min,4 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

侧柏叶性寒,凉血,祛血分湿热。

硫矾膏和硫矾酊联用

硫矾膏制:升华硫5 g,枯矾3 g,水杨酸3 g,大黄3 g,芒硝3 g,黄柏3 g,苦参3 g,紫草3 g,地榆3 g,当归3 g,白芍3 g,炉甘石3 g,冰片1 g,樟脑1 g,各药研细末和匀,凡士林加至100 g,加热70℃趁热搅拌成膏,瓷瓶收藏,放于阴凉处备用。

硫矾酊制备:黄芩10 g,黄连5 g,黄柏10 g,苦参10 g,金银花20 g,以75%乙醇200 mL浸泡1个月,滤去药渣,取上清液,每100 mL加升华硫5 g,枯矾4 g,樟脑1 g,冰片1 g,水杨酸3 g,薄荷脑1 g,冰醋酸4 g,棕色玻璃瓶收藏,放于阴凉处,密闭保存备用,用时需震荡。

使用方法:日用硫矾酊,毛笔涂搽,每日2~3次;晚用硫矾膏,涂敷均匀。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诸药合用可清热祛湿,收敛生肌,润肤止痒,疗效显著。

中药外洗1

药物组成:王不留行30 g,明矾(后下)10 g,白鲜皮30 g,白及30 g。

用法:加2000 mL水煎药,每日泡洗2次,每次15~20 min,日1剂,3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祛风清热、燥湿止痒、生肌润肤之功效。

临床观察到病程短者疗效好,起效快;病程长、每年夏秋季反复发作者疗效较差。儿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成年人。

中药外洗2

药物组成:龙胆草、白鲜皮、苦参、土茯苓各30 g,黄柏20 g,透骨草15 g。

用法:加1600 mL水煎煮40 min,浸泡外洗25 min,每日1~2次,15 d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此方清热燥湿,活血通络止痒,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后无1例出现毒副作用。

汗疱疹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外用药物治疗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在皮损处,增加透皮吸收,使药物更快到达病所,有助于角质软化、鳞屑脱落,还能润肤止痒,同时减少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不过在使用外用药物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剂量、配伍特点和毒副作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汗疱疹。

Tags: 汗疱疹来袭?皮肤科医生不愿公开的6个外治方法,超管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