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病程越长,听觉增益越大?慢性中耳炎植入治疗疗效与病程关联性研究

来源 2025-05-18 12:11:18 医疗资讯

慢性中耳炎(COM)在不同国家的患病率介于 0.3% 至 5.0% 之间。若不及时治疗,COM 会导致中耳腔及其结构逐渐恶化,进而引发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混合性听力损失。通常,传导性听力损失由鼓膜穿孔、积液,或听骨链固定及中断等原因引起。此外,当COM发展为慢性疾病时,由于骨传导通路明显受累,一些并发症还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关。

在临床实践中,管理COM的主要目标是彻底清除中耳和乳突内的慢性病变,确保耳腔干燥且无活动性病变,同时尽量降低复发率。实现这一目标后,可根据听力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主要通过手术重建、佩戴助听器或其他植入式设备来解决由此导致的听力损失问题。然而,即便进行了最佳的手术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并非所有COM患者都能耐受助听器,且在某些患者中,助听器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对于存在慢性耳漏的患者,助听器是禁忌使用的。此外,众所周知,听骨链中断程度越高,无论是否进行重建,鼓室成形术后的听力恢复效果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听力损失较为严重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可能需要采用骨传导解决方案、中耳植入物,甚至人工耳蜗植入物,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技术在 COM患者的治疗路径中应处于何种地位。

听力损失对受影响个体的健康和发育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其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听力损失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负担。听力障碍还限制了文化参与,降低了整体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儿童时期,由于儿童咽鼓管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使其更易患慢性中耳炎,进而对语言发育和沟通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近日,来自西班牙的研究人员评估并对比了COM患者接受伴或不伴被动式中耳植入体、骨传导植入系统(BCI)和主动中耳植入体(AMEI)的鼓室成形术后的听力疗效,重点分析了听力损失类型与严重程度、病程持续时间对各手术方案疗效的影响。

 

 

本研究为三级转诊中心的回顾性数据分析,纳入了1998年至2024年间因COM行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女性略多,占比54.31%)。分析指标包括:六个不同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PTA)、65 dB声强下的言语识别率、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影响、再干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人员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评估病程持续时间对功能结局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PTA和言语辨别能力方面,AMEI和骨传导装置提供的听力增益效果最佳,且与被动式中耳植入物相比,这两组患者的再干预率更低。具体而言,BCI组的比值比(OR)为 0.30(95%置信区间为0.10至0.89,p=0.030),振动声桥(VSB)组的OR为0.15(95% 置信区间为0.04至0.56,p=0.005)。此外,研究还观察到,病程时间越长,患者可能获得的听觉增益越大,p值为0.033。

 

A.各治疗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不同频率下的PTA表现。 B. 干预前和干预后条件下的PTA表现。 C. 植入前和植入后条件下,在 65 分贝水平下对双音节词的单词辨别率(%)表现。D. 各种方法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表现。

 

这些结果表明,治疗方案的选择需优先基于骨传导阈值,同时兼顾手术风险、患者偏好及MRI兼容性需求。本研究表明,AMEI在言语识别率及频率特异性听力增益方面效果最佳,其次为BCI。上述发现支持将植入式听觉解决方案作为COM患者听觉重建的有效替代方案。

原始出处:

Lorente-Piera J, Manrique-Huarte R, Picciafuoco S, Lima JP, Calavia D, Serra V, Manrique M. Optimization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s in auditory rehabilitation for chronic otitis media: comparative between passive middle ear implants, bone conduction implants, and active middle ear systems.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25 Apr 13. doi: 10.1007/s00405-025-09365-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23012.

Tags: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病程越长,听觉增益越大?慢性中耳炎植入治疗疗效与病程关联性研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