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World J Urol: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单次术中灌注吡柔比星对局部和全身癌症控制的长期影响

来源 2025-05-17 12:10:54 医疗资讯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后膀胱内复发(IVR)较为常见,约22%至47%的患者会出现膀胱复发。大约70%的RNU术后IVR在术后第一年内被发现。UTUC的腔内种植被认为是IVR高发生率的一个可能原因。IVR应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或不联合膀胱内卡介苗治疗来处理,这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时间和不良反应负担。此外,据报道,RNU术后发生IVR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降低,且IVR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然而,预防IVR是否能降低癌症死亡率仍不清楚。

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RNU术中或术后立即给予单次膀胱内化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用于降低IVR的发生率,目前该策略被高度推荐。然而,在现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这种膀胱内化疗的使用率仍然很低,这可能是由于医生对该操作不熟悉,以及不清楚这种灌注化疗对长期癌症控制的益处。长期癌症相关生存率可能不受IVR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全身性疾病进展的影响,而全身性疾病进展又受肿瘤特征(如肿瘤分级和分期)以及辅助全身化疗的影响。而目前尚未开展关于RNU术中立即给予膀胱内化疗辅助治疗的背景对照研究。

近日,来自日本多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了RNU期间单次术中灌注吡柔比星对IVR的预防效果及长期生存结局的影响。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试验中,研究人员将2012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RNU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次术中吡柔比星灌注,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共80例患者被纳入了分析,其中吡柔比星组42例,对照组38例。吡柔比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8.5个月(四分位距[IQR] 28.8–82.8个月)和62个月(IQR 38.8–74个月)。在未发生IVR的患者中,吡柔比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9个月(IQR 28–82个月)和61个月(IQR 44–65个月)。在吡柔比星组的42例患者中,有31例在2年内未发生IVR,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的19例(风险比[HR]:0.47,95%置信区间[CI]:0.23–0.99,p=0.044)。此外,与吡柔比星组相比,对照组的IVR累积发生率显著更高(HR:0.47,95% CI:0.24–0.93,p=0.03)。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吡柔比星组与对照组在总生存期(OS)方面存在差异(HR:0.83,95% CI:0.33–2.10,p=0.69)。多变量分析显示,吡柔比星灌注是IVR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

 

展示IVR的Kaplan-Meier曲线

 

该研究结果表明,单次术中灌注吡柔比星可显著且长期地降低IVR的发生率,尽管在总生存期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建议在RNU期间进行术中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以长期预防IVR。

原始出处:

Suzuki T, Kanematsu A, Tanaka S, Kanamaru S, Yamasaki T, Kawakita M, Yamamoto S. The long-term impact of single intraoperative instillation of pirarubicin after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on local and systemic cancer contro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World J Urol. 2025 Mar 13;43(1):168. doi: 10.1007/s00345-025-05557-w. PMID: 40080123.

Tags: World J Urol: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单次术中灌注吡柔比星对局部和全身癌症控制的长期影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