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根据偏头痛的发作临床表现可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恢复期,不同期的症状可能会有重叠,也有部分患者只经历其中一两个阶段。其中前驱期症状通常在头痛发作前数小时或数天出现,如疲乏、注意力差、颈部僵硬感、频繁打哈欠等。此前,PRODROME研究显示,前驱期使用小分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ubrogepant进行干预,可预防48小时内中重度头痛发作。
PRODROME试验还探索性地分析了ubrogepant对常见偏头痛前驱期症状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医学》,表明在偏头痛前驱期服用ubrogepant可有效缓解患者畏光、疲劳、颈部疼痛或僵硬、畏声和头晕5种常见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症状,用药后最早在1小时即可观察到症状缓解。
截图来源:Nature Medicine
PRODROME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3期临床试验,2020年8月21日至2022年4月18日期间在美国75家医学中心,纳入患有偏头痛且可识别前驱期症状(前驱期症状出现后1~6小时后会头痛的可能性至少为75%)的成人患者。所有患者在60天的筛选期内,每个月至少出现2~8次中重度偏头痛发作。在双盲治疗期前,患者前驱期最常见的5种症状分别为畏光、疲劳、颈部疼痛或僵硬、畏声和头晕。
研究人员将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A组和B组,并开始进入双盲治疗期。为期60天的双盲治疗期内,若患者出现前驱期事件(存在前驱期症状,患者相信自己之后的1~6小时会头痛),研究人员会进行2次干预。A组患者在第一次前驱期事件发生时接受安慰剂治疗,第二次接受100 mg的ubrogepant治疗;B组则相反,即第一次前驱期事件发生时接受100 mg的ubrogepant治疗,第二次接受安慰剂治疗。2次干预至少间隔7天,且双盲治疗期内,如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度头痛发作,则发作后24小时可使用解救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等);若出现中重度头痛发作,则发作后任何时间均可使用解救药物;若并未发生偏头痛,则不可使用任何解救药物。
▲研究设计(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结果显示,477例参与疗效分析的患者中,在用药后的不同时间点内,无论是5种常见症状(畏光、疲劳、颈部疼痛或僵硬、畏声和头晕),还是认知功能症状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患者多称“脑雾”)和思维困难],使用ubrogepant后症状消失的患者比例均多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
▲两种治疗方式下不同症状消失的患者比例对比(内容来源:参考文献[1];图表制作:医学新视点)
文章表示,对于不同前驱期症状消失的时间线和疗效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大约61%的患者会出现畏光,使用ubrogepant后最早2个小时症状即有所缓解,且显著改善的效果可维持8小时,用药后48小时仍有一定疗效;尽管只有22%的患者报告了注意力集中困难这一症状,但患者仍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用药后最早1小时症状即有所缓解,缓解效果可维持6小时,且用药后24小时仍存在缓解;相较而言,ubrogepant在缓解头晕上的作用似乎比较有限,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24小时症状才消失。
长期以来,关于偏头痛起源于大脑还是外周血管,临床上始终存在争议。而本次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些可识别的前驱期常见症状的根源可能在于大脑”这一观点。例如畏光,这是偏头痛的典型症状,既往脑部影像显示,前驱期畏光患者的视觉皮层会有特征性表现,表明人体内存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生物学变化。加上认知功能症状改善这一结果,偏头痛根源在于大脑这一假设可能是更合理的。
此外,使用ubrogepant和安慰剂后24小时,因头痛需要使用解救药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1.7%和39.4%。
安全性方面,未发生导致研究终止的不良事件,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用药后48小时,使用ubrogepant和安慰剂的患者分别报告了55次和77次不良事件,主要为恶心、疲劳、头晕和嗜睡。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偏头痛前驱期(无头痛)使用ubrogepant,或有助于缓解常见前驱期症状,如畏光、疲劳、颈部疼痛或僵硬、畏声、头晕和认知功能症状。
参考资料
[1] Goadsby, P.J., Ailani, J., Dodick, D.W. et al. Ubrogep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prodromal symptom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3 PRODROME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679-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06):591-613.DOI:10.3760/cma.j.cn113694-20230222-00118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