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JCN: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脏康复与饮食习惯的关联

来源 2025-05-13 12:14:21 医疗资讯

国际指南强烈推荐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参与多学科心脏康复(CR),以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CR侧重于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支持和改善生活方式进行二级预防。健康饮食对预防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但心肌梗死患者饮食习惯往往欠佳,且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关于如何优化CR组织以促进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研究有限。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聚焦于MI患者的CR,探索CR项目结构、流程与患者1年后自我报告饮食习惯之间的关联,为优化CR组织、促进患者健康饮食习惯提供依据。

研究人员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瑞典73家心脏康复中心的机构数据以及5248名心脏康复患者的个体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健康饮食习惯的预测因素。主要结局为MI后1年通过自我报告饮食习惯计算的综合饮食指数,饮食习惯通过一份包含4个项目的问卷进行评估,该问卷在心脏康复中心面对面随访之前或期间发放,或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依据瑞典相关饮食建议评估,≥9分视为健康饮食习惯。中心层面的预测变量包括描述心脏康复结构以及符合国际指南的1~3个流程的变量。患者层面包括28个预测变量。

结果显示,524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24%为女性。与未完成饮食数据的患者相比,完成者更多出生于瑞典,参与更多患者教育和运动康复。在基于结构的指标方面,有11个变量被确定为较高饮食指数的预测因素。最具影响力的三个预测因素是心脏康复中心有医疗主任、心脏康复中心定期使用审计数据进行质量改进,以及自我报告的团队精神高昂。在基于过程的指标中,有19个变量与结果相关。与较高饮食指数关联最紧密的预测因素包括在MI后出院时为患者提供有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书面信息,以及在心脏康复护士初次评估时对患者进行饮酒习惯方面的咨询。值得注意的是,与运动康复(EBCR)相关的5个变量与心肌梗死后1年的饮食指数结果呈负相关。在患者层面的预测因素中,6~10周随访时自我报告的饮食习惯是MI后1年饮食指数的最强预测因素,其次是参与基于小组的患者教育和女性性别。在73个中心中,CR组织评分的观测值范围为6~23分。评分每增加1分与健康饮食习惯之间的粗关联度为 1.033。

总之,心脏康复组织评分越高,患者越倾向于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一发现为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目前的研究结论仍需在更多样本中进一步验证。未来的研究可深入探讨二者间的因果关联,并分析不同年龄、病情等亚组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推动心脏康复干预措施的精准化发展 。

原始出处:

Emma Hag, Maria Bäck,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and dietary habi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nationwide registry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25, https://doi.org/10.1093/eurjcn/zvae147.

Tags: EJCN: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脏康复与饮食习惯的关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