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C Urol:中国学者揭示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不同入路的关键指标差异

来源 2025-04-30 12:10:35 医疗资讯

目前,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良性、较小肾上腺肿瘤的标准术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张旭教授基于肾脏平面、肾脂肪囊平面和肾上腺平面这三个解剖层面,提出了一种经典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方法,即经肾周脂肪外路径。然而,在处理体积较小肿瘤或肥胖患者时,肾周脂肪可能影响手术视野。鉴于此,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仅分离肾前筋膜与肾上极肾周脂肪囊之间的平面,以及下肾上腺与肾上极肾周脂肪囊之间的平面,经肾周脂肪内路径可很好地暴露肾上腺。该方法在手术时间和术中预估失血量方面与传统分离方法相似。随着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最佳手术路径对肾上腺肿瘤进行识别、分离和解剖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近日,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罗生军、林帆、何云锋等研究人员探讨了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肾周脂肪外入路(EPFA)与经肾周脂肪内入路(IPF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了EPFA与IPFA的优缺点。为经腹膜后腔途径切除肾上腺肿瘤提供经验和依据。

 

 

研究人员收集了2017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本院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了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涵盖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基础数据,并重点记录了既往重大手术并发症史。还记录了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临床数据,具体包括手术时长、术中预估失血量,以及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同时,全面记录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信息,涵盖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长等关键指标。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均通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判定。

结果显示,该研究共纳入IPFA患者117例,EPFA患者1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侧别以及体重指数(BMI)方面均未观察到统计学显著差异。在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方面,两组间亦无差异。然而,IPFA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PFA组(高血压:72% vs 82%;糖尿病:13% vs 26%,均P<0.05)。IPFA组术中估计出血量(123.59±50.76 ml)高于EPFA组(99.10±99.51 ml)(p=0.015),IPFA组手术时间(105.25±42.25 min)长于EPFA组(81.75±30.45 min)(p<0.001)。IPFA组患者住院费用(36,306.39±7544.25元)高于EPFA组患者(32,122.77±7284.00元)(p<0.001)。两组在肿瘤大小、输血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除EPFA组腹膜损伤发生率较高、肾皮质损伤发生率较低(均P<0.05)外,两组在围手术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未观察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预估失血量的单因素分析

 

该研究结果表明,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肾周脂肪外与肾周脂肪内入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IPFA术中估计出血量较高,而EPFA手术时间较IPFA短。手术入路的选择可能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肾上腺肿瘤的特征以及肾周脂肪组织的性质。

原始出处:

Tan Q, Lin F, He Y, Luo 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via intra and extra perinephric fat approaches. BMC Urol. 2025 Apr 3;25(1):72. doi: 10.1186/s12894-025-01762-2. PMID: 40175968; PMCID: PMC11966895.

Tags: BMC Urol:中国学者揭示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不同入路的关键指标差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