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急性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来源 2025-04-25 12:12:33 医疗资讯

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患者的临床特性,决定了它会从多方面因素影响呼吸系统。

意识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气道保护性反射的丧失;颅高压引起的呕吐,可能会带来误吸和气道梗阻的高风险;同时,还有呼吸中枢的受累,在不同部位的脑损伤,体现又不同。脑干损伤可导致呼吸驱动丧失,脑桥及延髓受损可致呼吸节律异常,下丘脑损伤、高颅压患者会常见呼吸频率的异常以及呼吸肌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它的发生机制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全身血管收缩→肺循环压力升高+肺毛细血管内皮系统受损→神经源性肺水肿机制,从而可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图片

如何优化氧输送?

肺脑轴的病理生理学:脑损伤后,交感神经激活、局部和全身炎症、颅压升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免疫抑制,这些方面,都增加肺部并发症的易感性。反过来,肺损伤的进展,可能通过全身释放穿过血脑屏障的炎症因子,或通过机体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进一步的脑损伤加重。

图片

机械通气时肺-脑相互作用

正压机械通气期间,脑血流量(CBF)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减少。气道压力向心血管结构的传递取决于胸膜压,取决于跨肺压 (PL)和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正常的情况下,气道压力越高,右心房压力越高,这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减少(橙色箭头)。在正常情况下,腹压的增加会抵消这种影响。潮气量增加会增加肺静脉压(Pv)。这些变化导致左心室射血量降低,因此心输出量(CO)会减少。由于胸内压增加会降低左心室前负荷,CO减少受到限制。即使 CO 和动脉压发生变化,大脑自动调节仍可将 CBF 和颅内压(ICP)维持在一定范围内。ICP 高度依赖于颅腔的静脉流出量,正压通气增加右心房压力可以减少静脉回流,从而增加ICP。

在肺顺应性受损(严重ARDS)的患者中,正压通气对胸膜压的影响常常很弱。低氧血症(低 PaO2)和高碳酸血症(高 PaCO2)都会增加肺动脉压(Pa)和肺血管阻力,从而增加右心室后负荷。 中枢性化学感受器(延髓外侧区),监测脑脊液中H离子的浓度变化,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对缺氧高度敏感,ARDS患者,特别是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者,触发化学感受器向呼吸中枢发送信号以调节呼吸驱动。

图片

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

血压处于50–150 mmHg时,脑血管通过自动调节机制维持脑血流相对稳定,确保脑部供血稳定。

血压过低(<50 mmHg)时:脑血管扩张能力达到极限(Impaired dilation),出现动脉塌陷(Artery collapse),最终导致脑缺血(Ischemia)。

血压过高(>150 mmHg)时:自动调节机制被打破,血管出现力介导的扩张(Force-mediated dilation),脑血流量异常增加,引发血管源性水肿(Vasogenic edema)。

图片

优化脑氧输送,其实就是氧供和氧需之间平衡的过程

ABI患者的机械通气:

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共识中对于气管插管的时机建议:对于ABI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决定应以多种因素为指导,包括患者意识水平(如患者昏迷,GCS评分≤8分)、严重躁动和抵抗、气道保护性反射丧失、颅内压显著升高(强烈建议;良好实践陈述)。

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增加,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依赖、ARDS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随之增加,同时也增加了ICU患者不良结局。

对于ABI患者,以往会认为,干预的重点在于控制颅内压,控制颅内压并不能保证最佳氧输送,缺氧和高氧,都是继发性脑损伤的的重要因素,如何优化脑氧输送,是神经重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ABI患者,又该如何制定合适的机械通气策略?

图片

ABI的“ 神经-肺相互作用”

脑肺轴的病理生理学:BBB,血脑屏障;CNS,中枢神经系统;ICP,颅内压;LOC,意识水平;O 2,氧气。

2023年发表在Critical care的一项关于急性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荟萃分析的系统评价如下:

图片

图1:低Vt与高Vt与对照组(图1a)以及低PEEP与中至高水平PEEP相比 (图1b)与院内死亡率无关。低Vt和中至高水平PEEP相关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主要结局的改善无关(图1c)。

图片

图2:低Vt与高Vt相比(图2a);低PEEP与中至高水平PEEP(图2b)没有降低ARDS的风险;ARDS风险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之间没有关联(图2c)。

图片

图3:干预组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没有减少,低Vt与高Vt(图3a)与高水平PEEP相比,低水平PEEP并没有减少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图3b)。

图片

图4:前5天PaO2/FiO2比值的时间进程在低Vt与高Vt患者以及低水平PEEP与中至高水平PEEP之间没有差异(图4a,图4b)。然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改善了机械通气前5天的PaO2/FiO2比率(图4c)。

结论:1. Vt(<or≥8ml/kgIBW)、中至高水平PEEP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降低院内死亡率,或降低ARDS风险以及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无关。

2.在机械通气前5天,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较高的PaO2/FiO2相关。

最新2024年发表在重症监护医学上一篇社论,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呼吸机设置进行了总结:

图片

潮气量(Tidal Volume):

• ARDS患者:使用小潮气量(理想体重4-6ml/kg)

• 非ARDS:避免超过理想体重8ml/kg

• 颅内压升高风险:避免高碳酸血症;考虑颅内压监测,治疗颅内压升高;升高平均动脉压以维持脑灌注压;减少死腔。

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

• 目标<15mmHg

• 考虑对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及颅内压升高风险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目标35-45mmHg

• 避免低碳酸血症(<30mmHg)→血管收缩→缺血

• 避免高碳酸血症(>50mmHg)→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 避免极端波动

• 若颅内压升高,可考虑32-35mmHg

• 避免长时间过度通气

• 在适当情况下考虑40-45mmHg以增加脑血流量

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

• 目标<30厘米水柱

• 考虑对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及颅内压升高风险

呼气末正压PEEP:

• 抬高床头,增加颈静脉回流

• 谨慎滴定

• 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

• 避免肺泡过度膨胀

• 利用有创和无创颅内压监测策略

氧分压(PaO₂):

• 目标氧分压80-120mmHg

• 避免低氧血症(<70mmHg)

• 避免高氧血症(>200mmHg)

• 评估脑氧分压监测的指征,目标脑氧分压>20mmHg

机械功率(Mechanical Power)

• 考虑目标 < 17 J/min

• 高功率 → 死亡率增加

• 评估功率各组成部分的调整

 ICP与ARDS在ABI患者的机械通气流程

图片

· 血气目标:PaO2 :80 - 120 mmHg;PaCO2 :35 - 45 mmHg

· ICP未升高的ABI,合并ARDS的患者,予肺保护性通气;

· 对于ARDS和ICP升高患者需加强优化镇静药物使用方案

· 多中心调查显示,对于无颅内高压的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常用的最高PEEP水平为15 cmH2O(30%~50%的患者);

· 存在ICP升高的ABI,合并ARDS,常用的最高PEEP水平为10 cmH2O(26%~33%的患者)。

· 对于合并中重度ARDS患者设置高水平PEEP,首先需要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对颅内压的影响;其次,PEEP需要低于颅内压;

最后,尽可能应用颅脑多模态监测手段,从颅内压、脑血流、脑代谢等多方面评价PEEP对颅脑的影响,实现肺保护和脑保护双重作用。

小结

· 在大多数ABI患者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安全的;

· 对于疑似颅内高压和 ARDS 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有创 ICP 监测,目的是监测 ICP 和 CPP 对VT、P plat、PEEP 和 Δ P的反应并进行呼吸参数滴定;

· 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探索不同呼吸机策略和生理目标;

· 需要来自多模式神经监测技术的数据,指导患者特定的临床和生理特征的个性化治疗。

参考文献

1.Robba C, Poole D, McNett M, et 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consensus. Intensive Care                  Med.2020;46(12):2397-2410.doi:10.1007/s00134-020-06283-0.

2.Taran S, Wahlster S, Robba C. Ventilatory targets following brain injury. Curr Opin Crit Care. 2023;29(2):41-49. doi:10.1097/MCC.0000000000001018

3.Frisvold S, Coppola S, Ehrmann S, Chiumello D, Guérin C. Respiratory challenges and ventilatory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acute brain-injured patients. Crit Care. 2023;27(1):247. Published 2023 Jun 23. doi:10.1186/s13054-023-04532-4

4.Taran S, Pelosi P, Robba C. Optimizing oxygen delivery to the injured brain.Curr Opin CritCare.2022;28(2):145-156.doi:10.1097/MCC.0000000000000913.

5.Asehnoune K, Rooze P, Robba C, et 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Crit Care. 2023;27(1):221. Published 2023 Jun 6. doi:10.1186/s13054-023-04509-3.

6.Taran S, Wahlster S, Robba C. Ventilatory targets following brain injury. Curr Opin Crit Care. 2023;29(2):41-49. doi:10.1097/MCC.0000000000001018.

7.Cinotti R, Taran S, Stevens RD. Setting the ventilator in acute brain injury. Intensive Care Med. 2024;50(9):1513-1515. doi:10.1007/s00134-024-07476-7.

Tags: 急性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