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J子刊:静脉溶栓+取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真的有用吗?

来源 2025-04-24 12:12:10 医疗资讯

当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卒中发作时,时间就是大脑。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处理方案是"静脉溶栓(IVT)+血管内取栓(EVT)"的组合拳,但这种看似完美的治疗方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AT-LVO)患者可能适得其反。最新发表在《RESCUE AT-LVO》注册研究中的重磅数据揭示:对于原位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先进行静脉溶栓不仅不能改善预后,反而会让脑出血风险激增近3倍,死亡率飙升4.6倍!这项涉及569名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正在改写脑卒中救治指南。

这项多中心注册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颅内原位闭塞组(336人)和颈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的串联病变组(233人)。令人震惊的发现是:在颅内原位闭塞组中,接受静脉溶栓的99名患者虽然血管再通率与未溶栓组相当,但脑出血发生率却从3.8%跃升至10.1%(aOR=2.98),更触目惊心的是90天死亡率从1.3%暴涨到6.4%(aOR=4.66)。而串联病变组患者则相对安全,无论是否接受静脉溶栓,预后和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结果提示我们——不同类型的血管闭塞,需要完全不同的急救策略。

为什么静脉溶栓对原位闭塞患者如此危险?神经介入专家给出了关键解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闭塞血管就像年久失修的水管,管壁本身已经脆弱不堪。溶栓药物在试图溶解血栓的同时,会像"强效清洁剂"一样腐蚀本就病变的血管内膜,极易引发灾难性的血管破裂。而栓塞性闭塞(如心脏血栓脱落)的血管基础相对完好,溶栓药物就能安全发挥"血栓爆破手"的作用。这完美解释了为何研究中两组患者对静脉溶栓的反应存在天壤之别。

这项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堪称革命性的。对于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患者(通常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急救时应跳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取栓治疗。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的后续研究发现,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快速判断斑块性质,可使这类患者的救治时间窗缩短40分钟。目前美国心脏协会(AHA)已考虑将"跳过溶栓"写入新版指南,而我国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也正在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预计明年就会推出针对性的救治流程。

脑卒中救治正在进入"精准医疗"时代。这项研究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大血管闭塞都适合标准化治疗方案。未来,随着移动CT、血管壁成像等技术的普及,急救车上就能完成闭塞类型的快速分诊。或许不久的将来,卒中救治会像肿瘤治疗一样,先做"分子分型"再选择个体化方案。正如研究负责人所说:"我们要治疗的不仅是闭塞的血管,更是血管背后的病因。"这种治疗理念的转变,或将拯救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Hirotaka Hayashi, et 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alteplase before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therothrombotic stroke-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ubanalysis of the RESCUE AT-LVO registry: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2025;:svn-2024-003983.

Tags: BMJ子刊:静脉溶栓+取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真的有用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