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12岁女孩被嘲"慢半拍胖姑娘",病因竟是罕见基因突变!家长警惕这些信号

来源 2025-04-17 12:13:33 医疗资讯

12岁的可可(化名)总被同龄人叫“慢半拍的胖姑娘”。她走路总是慢悠悠地拖着脚,跑两步就喘,体育课上频频摔倒,小腿肌肉鼓鼓的像石头一样硬。妈妈回忆,她从5岁开始说话就比别人晚,认字也慢,常被老师批评“心不在焉”。这些年,她先后被诊断为“发育迟缓”“轻度智力障碍”“肌营养不良”,做过一大堆康复训练,吃了不少营养补充剂,但始终收效甚微。更令人揪心的是,可可10岁时就出现白内障,视力像是隔着雾看世界,不得不提前接受手术。

最近,她越来越常说肚子痛,还反复腹泻。医生抽血、查便都找不到原因。直到一次颅 脑MRI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小脑竟已萎缩;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还发现了阿喀琉斯腱的对称性腱黄瘤。种种线索让医生高度怀疑——这不是普通的代谢病,而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胆固醇代谢紊乱疾病。基因检测终于揭开谜底:CYP27A1基因突变,谷固醇血症!

临床表现

谷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皮肤、心血管、血液、神经及骨关节等多个系统。

首先,黄色瘤是最常见和最具特征性的表现,通常由于植物固醇在组织中沉积所致。患者可在皮肤、关节、肌腱、脑膜及脊柱等部位出现黄色瘤,其中肌腱黄色瘤较为典型,尤其常见于跟腱和肘部。个别病例中,黄色瘤累及脊髓,形成髓内或髓外肿块,可导致截瘫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通过对黄色瘤组织和血浆中的固醇成分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其次,动脉粥样硬化是谷固醇血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病变常在青少年甚至儿童期即开始,呈快速进展,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和主动脉,临床上常见心绞痛、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文献中报道的多例患者在十几岁时即发生致命性心梗,男性更为多见。部分患者的家族中存在类似早发心血管病史,提示可能存在遗传易感。

诊断

谷固醇血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疾病,起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生化指标。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多发性黄色瘤、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有时伴有溶血性贫血和关节炎等症状,常有家族史,纯合子发病。

血生化检查可见血浆胆固醇正常或轻度升高,LDL和载脂蛋白B(apoB)增高,HDL和载脂蛋白A-I(apoA-I)降低,胆固烷醇和血浆植物固醇(尤其是谷固醇)显著升高,后者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指标。

对临床高度可疑而血浆胆固醇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者,应检测其血浆植物固醇水平,并结合家系调查以明确诊断。传统的比色法和酶学法无法区分谷固醇与胆固醇,推荐采用毛细管柱气液色谱法进行固醇成分的精确分析。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

谷固醇血症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植物固醇吸收过多、排泄减少及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不足,导致血液和组织中植物固醇异常积聚。治疗目标是降低植物固醇的吸收和增加其排泄。

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低植物固醇饮食、降脂药物及肠道旁路手术。饮食控制可明显降低血浆植物固醇水平,但对胆固醇影响有限。消胆胺是治疗的首选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并改善临床症状如黄色瘤和心绞痛。相比之下,洛伐他汀在纯合子患者中疗效不明显,仅在杂合子中有效,联合应用也未见明显优势。

肠道旁路手术通过干扰胆酸吸收、激活胆固醇代谢,进一步降低血中固醇水平,并改善LDL受体功能,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综上,饮食控制联合消胆胺是首选治疗方式,肠道旁路手术可用于难治或重症患者,洛伐他汀疗效有限。

参考文献:

[1]裴舟,吴梦圆,吴冰冰,罗飞宏,陆炜.谷固醇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生化和基因诊断[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1,9(5):329-334

[2]郑婉祺(综述),李秀珍(审校).谷固醇血症的诊治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10):760-763

Tags: 12岁女孩被嘲"慢半拍胖姑娘",病因竟是罕见基因突变!家长警惕这些信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