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选择肝癌靶向药需考虑哪些因素?

来源 2024-12-26 23:00:20 医疗资讯

近几年,晚期肝癌靶向新药研发如雨后春笋,先后多种药物获批,瑞格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等各种“尼”,进口的、国产的各种“单抗”,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晚期肝癌生存期也越来越好。

粉墨登场的各种靶向药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朋友因此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在此,结合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不断更新的内容给大家捋一捋。

我国继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第1版发布以来,于2019、2022、2024年先后进行了3次改版。

从中可以看到肝癌靶向治疗药物更新的效率可谓突飞猛进。

肝癌靶向药看似名称繁多,但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以抗血管生成为主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药物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并阻断它的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代表药物就是曾经一线药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包括贝伐珠单抗,虽然挂着单抗的名号实际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免疫靶向药也就是常说的PD-1/PD-L1单抗,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细胞很狡猾,会利用信号PD-1/PD-L1,伪装成是身体的一部分,欺骗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识别不出从而不作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通过阻断PD-1/PD-L1,撕开它的伪装,令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免疫靶向治疗也正逐步成为新的肿瘤治疗趋势。

用于肝癌治疗的代表药物如阿替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等。

一线药物的推荐是建立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的,且指南备注为(证据等级1,推荐A),从2022、2024版指南更新可以看出,晚期肝癌的治疗无疑进入了免疫靶向药时代。

且两种不同机制的靶向药物联合成为一线推荐且排名靠前。

临床数据证实联合治疗可使患者有更大的获益。比如信迪利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类似物疗效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组,与索拉非尼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死亡风险下降 43%,疾病进展风险下降 44%。

那么具体到每一个体,如何选择用药呢?是否按一线推荐的排名顺序来选择呢?

这肯定是不对的,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择用药,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看疗效

我们要看该药物既往的研究数据,临床研究中往往设置多个观察指标。

  • OS(总生存期), OS越长意味着活得越久,是评估肿瘤临床获益的“金标准”;

  • PFS(无进生存期), PFS越长意味着有质量的生存时间越长;

  • ORR(客观缓解率),肿瘤体积缩小30%并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患者比例。

  • DCR(疾病控制率),DCR越高意味着使用该疗法肿瘤稳定,疾病不进展的患者越多。

如果对于查阅资料困难或者看到“某某期”、“某某率”就头大,那么临床实践指南是能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文件,是否被治疗指南推荐间接反映了一款药物的疗效。

其次,看相关副作用和个体状况

毒副作用在治疗中往往表现为不良反应,靶向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等。

各种药物有不同特点,仑伐替尼等可出现手足综合征,索拉非尼需要注意心肌缺血风险,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有导致出血的风险等。

总之要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看治疗费用

注意不要只看药品单价,要基于药品包装规格、服用剂量,参照月/年治疗费用对比药物“贵”还是“便宜”。

一线肝癌靶向药价格普遍较高,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使一些药物进入医保,医保政策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而且有加入商业保险的群体在医保报销之外还可以得到补偿。

总之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医保情况,结合个人条件进行选择。

总结

选择靶向药物是晚期肝癌面临的重要问题,药品疗效、相关毒副作用、治疗费用等都是要综合考虑的。

临床用药强调医患共同决策,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了解以上知识都是有必要的。

Tags: 选择肝癌靶向药需考虑哪些因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