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探寻布鲁菌病诊疗之路,新方案能否引领突破?

来源 2024-12-18 23:00:50 医疗资讯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近年来南方地区的流行强度亦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时有疫情发生。布鲁氏菌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彭劼教授分享“布鲁菌病诊疗方案解读”,感染前沿特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自1887年David Bruce医生首次从因布病死亡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氏菌以来,人类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1905年,中国首次在重庆报告了两例布病病例,标志着该病在中国的出现。随后,全球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逐渐加强,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Brucellosis in humans and animals》报告,全面介绍了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策略。

为了规范诊疗工作,中国卫生部于2012年发布了《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并在2017年由国内专家共同制定了《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针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这一特殊类型,2022年发布了《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最新的《布鲁菌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于2023年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布鲁氏菌病的诊疗工作,以更好地应对当前疫情的挑战。

 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组织(如胎盘或流产物等)、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感染。

2. 消化道传播: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等食物感染。

3. 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吸入病菌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农牧民、兽医、皮毛加工及屠宰工的感染率高。

 流行病学数据 

全球有近170个国家以及地区的人畜中存在布鲁氏菌病,中国疫区主要集中在牧区,但非牧区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率的增加是诊断的改进和报告的增加的结果,而不是疾病流行率的实际增加。

 临床表现 

中国数据:2016年12月之前发表的68项研究涵盖了中国12842例人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现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87%)、关节痛(66%)、疲劳(63%)、肌肉痛(56%)、多汗(55%)。受累器官包括肝(45%)、骨关节(22%)、呼吸道(13%)、睾丸或附睾(9%)、血细胞综合征(6%)、中枢神经系统(5%)。

土耳其数据: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linical Microbiology of Yuzuncu Yif University Hospita收治的1028布病患者,显示最常见的症状为关节痛(73.7%)、发热(72.2%)、疲劳(71.2%)、多汗(64.8%)。受累器官为骨关节(25.3%)、中枢神经系统(5.6%)、睾丸或附睾(3.4%)、肝(2.7%)。

病例展示

♦ 李某某,男,60岁,高血压、冠心病,1年前硬膜下出血手术,右侧颅骨缺损,左侧肢体偏瘫。

♦ 反复咳嗽、咳痰半年余,加重伴咯血6天。

♦ 药物镇静,气管插管,F100%,PEEP 8cmH2O,PC 16cmH2O。

♦ 血气:PH值7.483、PCO2 30.0mmHg、PO2 47.7mmHg、OI 47.7mmHg。

♦ WBC 9.29x109/L ,NEU% 86.8%,HGB 103g/L,PLT 278x109/L。

♦ ALT 6U/L,AST 13U/L,TBIL 12.2μmol/L。

♦ CRP 84.65mg/L,PCT 4.730ng/mL。

图片

 布病常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这种细菌需氧并主要寄生于细胞内。布鲁氏菌有多个种类,包括羊布鲁氏菌(主要影响绵羊、山羊和骆驼)、流产布鲁氏菌(主要影响牛)、猪布鲁氏菌(主要影响猪)以及犬布鲁氏菌(主要影响狗)。根据病程长短,布鲁氏菌病可分为急性(0-2个月)、亚急性(2-12个月)和慢性(超过12个月)三种类型,且存在复发的可能。

在诊断布鲁氏菌病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标准:

(1)在血液、骨髓或脑脊液和其他体液或组织样本中分离布鲁氏菌。

(2)兼容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痛、发烧、出汗、寒战、头痛和不适,通过检测到显著滴度的特异性抗体和/或在2或3周的血清标本中抗体滴度至少上升4倍。布氏杆菌凝集实验(STA)>1:160。

血清学诊断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以其操作简单、快速、高敏感度和低成本成为布鲁氏菌检测的理想快筛工具。然而,该试验在高抗体浓度时可能出现前带现象,导致非凝集结果;同时,存在非特异性凝集反应的风险。为克服这些限制,研究者提出了抗原酸化的改进方法。经过优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为布鲁氏菌的快速筛查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具。

试管凝集试验:半定量试验方法,利用布鲁氏菌作为抗原液,与按梯度稀释受检血清进行混合敏感性高,对于布病的快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特异性差,甚至无法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现患感染。

ELISA:利用稀释后的患者血清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来测定特定免疫球蛋白。其中,IgM在感染初期迅速上升,表明急性期感染;而IgG则在感染第4周开始升高,反映亚急性或慢性感染。ELISA作为试管凝集试验的补充,成为复杂和慢性病例中血清学检查的优选方法,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是诊断布鲁氏菌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方法,尤其对于慢性病例和感染后复发患者。该试验能检测慢性布病患者中的阻断抗体,避免试管凝集试验、ELISA等因阻断抗体导致的假阴性结果。它还能识别非凝集反应中的不完全抗体,提高诊断准确性。

 血清学结果解读 

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诊断不能提供微生物存在的直接证据。在慢性感染、再感染和复发的情况下,以及流行地区很多人体内有布鲁氏菌抗体的情况下,血清学检查结果的解读可能较困难。

需建立认可的诊断标准,例如非流行地区SAT阳性滴度>1:160,流行地区>1:320。联合使用2种血清学检查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可能性。

 细菌培养 

布鲁菌病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标本来源是关键,骨髓样本的阳性率最高,而脑脊液样本的阳性率最低。其次,培养周期长,需要耐心等待结果。最后,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细菌载量可能较低,导致阳性率更低。因此,在诊断布鲁菌病时,应综合考虑标本种类和疾病分期,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技术:针对IS711或IS650、16S-23SrRNA片段、BCPS31和omp2a基因的PCR可以用作培养产物的菌种鉴定,也可直接用于临床标本的鉴定。该方法快速、敏感、安全性较高,但由于PCR尚未标准化,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需验证,尚不使用于常规检测。

NGS:检出病原菌速度快,感染通量高,起始样本量低,对文库片段或扩增子“无偏倚”测序,样本清洁性要求低,无微生物种类限制。

图片

 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有合并症或特殊人群推荐方案;复发病例按照原方案再治疗1疗程。

图片

治疗原则和目标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旨在有效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复发、后遗症和死亡。

内科治疗

治疗布鲁氏菌病通常选用在酸性细胞内环境中有活性的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利福平。由于单药治疗复发率高,因此通常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案。

对于不伴脊柱炎、神经布鲁氏菌病或心内膜炎所致局部病变的布鲁氏菌病成人患者,首选方案是多西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对于存在脊柱炎的成人和8岁以上儿童患者,推荐给予链霉素或庆大霉素联合多西环素和利福平治疗至少12周。其他二三线治疗药物选择包括氟喹诺酮类和复方磺胺甲噁唑,但通常需要联合多西环素以及利福平。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期以确保疾病得到完全控制。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脊柱不稳固、持续性或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椎体塌陷、硬膜外或椎旁局限性脓肿的脊柱炎患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心内膜炎患者大多需要手术联合治疗,以便获得最佳治愈机会。所有布鲁氏菌心内膜炎患者均应接受外科会诊,并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采取相应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治疗

在孕妇治疗中,需要特别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例如,妊娠期禁用四环素类药物。因此,在治疗孕妇时,应选择其他对母婴安全的抗生素。

对于儿童患者,也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优先考虑对儿童安全有效的药物。

 警惕复发/治疗失败 

复发/治疗失败概率:口服方案为4.6%-24%,口服/非肠道方案为5%至8%,复发治疗失败病例多因治疗依从性较差,未满疗程停药,而非耐药菌的产生。

一项75例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感染复发患者分离株的MIC与原始分离株的MIC没有区别,这表明,初始和随后的抗生素敏感性不会影响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复发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缺乏评估疗效或预测复发的指标,经过规律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SAT滴度仍有阳性。

 预防 

布鲁菌病预防需多方面措施,牲畜接种布病疫苗,职业人群强化个人防护,严格管理病畜以防扩散。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并通过行为干预减少感染风险。

对于暴露后情况,可给予利福平(600mg/次,1次/天,口服)联合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口服)或复方磺胺甲噁唑片(2片/次,2次/天,口服),21天。

 总结 

流行病变化:由牧区向半牧半农区甚至农区转化,由聚集暴发向散在发病转化。

实验室检查:不完美但不可或缺。现有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指标不是理想的评估疗效或预测预后的指标,需互相配合使用。

诊断: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筛查试验+确诊试验。

治疗:最佳方案、疗程待定;复发。

Tags: 探寻布鲁菌病诊疗之路,新方案能否引领突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