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近日,2024年第37届欧洲核医学协会年会(EANM) 在德国汉堡隆重召开,梅斯医学直击现场,与来自全球8000多名核医学领域专家集聚一堂,共享此次盛会。会议期间,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胡硕教授分享了使用了[18F]SynVesT-1作为示踪剂来评估颞叶癫痫患者的突触密度的研究。梅斯医学紧跟学术前沿,特邀胡硕教授对新型PET示踪剂[18F]SynVesT-1工作原理及独特的优势等内容进行详解。
梅斯医学:能否介绍一下[18F]SynVesT-1新型PET示踪剂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的理由?与其他示踪剂相比,[18F]SynVesT-1示踪剂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胡硕教授:[18F]SynVesT-1作为一种新的突触囊泡糖蛋白2A(SV2A)的密度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放射性示踪剂,是一种潜在的指示体内突触密度的敏感生物标志物,能够在体反应脑神经突触密度水平。神经突触作为大脑内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结构,在神经科学领域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们不仅是认知功能的基础,还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相关。例如,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其他影响情绪和认知的精神障碍中,突触的数量和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
[18F]SynVesT-1可特异性结合突触囊泡蛋白2A(SV2A),用于成像和量化人类SV2A 表达和突触密度,从而实现对大脑感兴趣区域的突触密度水平的监测和成像。SV2A是一种在几乎所有突触前终末中表达的蛋白质,其表达水平通常与突触密度成正比。这意味着通过观察[18F]SynVesT-1在大脑中的分布情况,研究人员可以推断出不同脑区的突触健康状态及密度。此外,SV2A还参与了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对于理解神经元活动模式及其在疾病条件下的改变至关重要。与其他常用的PET示踪剂相比,如使用碳-11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18F]SynVesT-1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其较长的半衰期,这对于临床实践尤其有利。
因此,[18F]SynVesT-1作为一种PET成像工具,为神经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了解和治疗那些涉及突触功能障碍的复杂疾病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的应用探索,预计[18F]SynVesT-1将在未来成为评估神经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
梅斯医学:在进行人和动物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时,您是如何确保两者之间的结果可以相互验证并具有可比性的?跨物种研究设计为理解颞叶癫痫提供了哪些新的视角?
胡硕教授:科学研究的核心始终围绕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特别是当面对复杂的疾病机制时,如颞叶癫痫(TLE)。为了深入理解这类疾病与神经突触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方向并寻找相关的线索。这通常涉及到广泛的文献回顾,以便了解当前的知识水平和技术限制。此外,对于已经去世的癫痫患者进行尸检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直接观察到疾病晚期的大脑结构变化,从而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科学家会采用多种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的颞叶癫痫。这些模型不仅限于化学诱导的癫痫发作,还包括基因工程改造的小鼠或其他哺乳动物,旨在模拟特定的遗传或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模型中的结果,研究人员能够评估其发现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并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跨物种研究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层面理解颞叶癫痫的机会,包括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变化,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最后,为了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研究人员必须进一步开展人体研究。在这个阶段,伦理审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确保研究方案遵循严格的伦理标准,保障所有参与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借助现代分子影像技术,如之前提到的[18F]SynVesT-1 PET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非侵入性地监测活体内部的突触密度变化。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验证在动物模型中获得的数据,还能为制定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宝贵的实证支持,从而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医疗应用的转化。因此,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每一步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多学科的合作,才能逐步揭示颞叶癫痫背后的复杂机制,并最终造福患者。
梅斯医学:请问您认为利用[18F]SynVesT-1的PET成像技术在未来神经科学领域还有哪些应用潜力?是否存在将其应用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胡硕教授: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新技术的发展对于理解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和生物标记物的开发,科学家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癫痫这类复杂的脑部疾病,还能够评估如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包括了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这表明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力巨大。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定量测量突触密度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突触丢失被认为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精确测量突触的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理变化,并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对于帕金森病而言,这种技术同样可以帮助识别与运动障碍和其他非运动症状相关的特定生物标志物。通过观察突触和其他细胞结构的变化,可以揭示导致PD症状的潜在机制,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依据。此外,在脑血管疾病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可能有助于识别那些易发生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群体,并监测治疗过程中血管健康状况的变化。这对于预防脑卒中和其他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未来有可能实现更早的确诊、更有效的治疗以及更好的疾病管理。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