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CC:炎症性肠病诊断时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严重疾病病程相关

来源 2024-08-25 13:00:28 医疗资讯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疾病。它们由各种免疫细胞介导,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激活性细胞因子在IBD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参与IBD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支持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是IBD中黏膜组织损伤发生和传播以及炎症级联反应的关键因素,其机制是促进组织重塑、黏液生成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生成。组织炎症和嗜酸粒细胞增多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PBE)相关,据报道,IBD中PBE的患病率高达40%。然而,目前尚缺乏关于PBE与IBD预后长期关系的大规模全国性研究。这项研究在全国儿童和成人IBD患者队列中评估了PBE和IBD病程之间的关联。

这项研究队列的数据包括2005-2020年诊断为IBD且在诊断时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患者,以及非IBD对照的患者。PBE定义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 X 109/L。严重病程定义为糖皮质激素依赖、使用≥2种不同类别的生物制剂或手术。至结局(包括重度病程)的时间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

 

本研究纳入了28133例患者(15943例克罗恩病[CD]和121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28,724例非IBD对照。IBD组的PBE患病率为13%,对照组为5%。与CD相比,PBE在UC(16.1%)中更常见,在儿童发病的IBD(23.5%)中更常见,在成人发病的IBD(11%)中也更常见。在多变量分析中,PBE是IBD重度病程的预测因素。PBE还可预测至住院的时间、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皮质类固醇依赖和生物制剂的需求。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PBE在IBD,尤其是UC和儿童起病的疾病中更常见,并与IBD更差的预后显著相关。这些发现支持将PBE作为IBD严重程度和不良结局的标志物。识别PBE患者作为高危人群,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助于未来靶向治疗的开发。

原文出处:

Yerushalmy-Feler A, Lujan R, Loewenberg Weisband Y, Greenfeld S, Ben-Tov A, Ledderman N, Matz E, Dotan I, Lev-Tzion R, Goren I, Turner D, Cohen S. 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ia at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Disease Course; A Nationwide Study From the epi-IIRN Cohort. J Crohns Colitis. 2024 Aug 23:jjae130. doi: 10.1093/ecco-jcc/jjae13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177310.

Tags: JCC:炎症性肠病诊断时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严重疾病病程相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