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临床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症状,减少并发症。然而,一些患者在体育活动期间可能会发生房颤发作,导致他们不愿从事体育活动。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运动恐惧的相关因素,通径分析应对方式在疾病感知和运动恐惧之间的中介作用。
这项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招募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中国三家医院的474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自制的人口调查问卷、疾病感知问卷(BIPQ)、心脏疾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收集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参与者的TSK平均得分41.28(范围为17~68),TSK临界值>37分为高度运动恐惧,研究中57.8%的患者表现出高度运动恐惧。研究表明,运动恐惧与放弃(r=0.776,p< 0.001),逃避(r=0.588,p< 0.001),疾病感知(r=0.725,p< 0.001)呈正相关,与对抗呈负相关(r= -0.729,p< 0.001)。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β= -0.054,p= 0.030)和对抗(β= -0.237,p< 0.001)与运动恐惧呈负相关。此外,EHRA症状分类(β= 4.013,p< 0.001)、睡眠质量(β= 2.433,p= 0.015)、慢性病数量(β= 2.764,p= 0.006)、逃避(β= 3.411,p= 0.001)、放弃(β= 7.996,p< 0.001)和疾病感知(β= 8.008,p< 0.001)与运动恐惧呈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疾病感知通过对抗的中介作用减少了运动恐惧,而逃避和放弃则加剧了运动恐惧。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解释了总体效应的53%。
应对方式在疾病感知与运动恐惧之间起中介作用,随着疾病感知的降低,应对方式发生转变,最终导致运动恐惧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提供者可以识别出高风险人群,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以有效地打破运动恐惧的恶性循环。因此,对表现出高度疾病感知的患者进行筛查和干预可能在促进应对方式转变和减少运动恐惧方面起关键作用。
原始出处:
Limei Chen,Husheng Li, et al, Coping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esiophobia and illness percep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A cross-sectional medi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24, DOI: 10.1111/jan.16262.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