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Front Cardiovasc Med:外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来源 2024-05-19 15:00:58 医疗资讯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外伤性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肺栓塞(PE)是骨折患者潜在的致命疾病,可在创伤后72小时内发生。创伤后早期PE的患病率可高达10%-42%。研究证实,静脉血栓形成(VTE)是PE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能够在入院时预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具有相当的临床重要性。

临床上,下肢DVT分为远端DVT(孤立的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和近端DVT(腘静脉及以上血栓形成)。研究表明,只有远端DVT的患者发生PE的可能性较小。与远端DVT相比,近端DVT被认为更容易发生PE。因此,探讨和分析外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近端DVT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PE和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外伤患者入院时近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报道。为了解决这一知识差距,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回顾了2018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中国三家医院住院的下肢和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医疗记录,并分析了入院时近端DVT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056例下肢及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近端DVT组和非近端DVT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近端DVT的独立危险变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

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

DVT在不同骨折部位的分布。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发生率最高,为19.35%。

入院近端DVT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血小板计数(A)和d -二聚体水平(B)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近端DVT的预测价值

血小板与d -二聚体受体工作特性曲线分析

结果:近端DVT患病率为3.16%。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折部位、损伤机制、糖尿病、冠心病、损伤至入院间隔、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d -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差异。BMI≥24.0 kg/m2、股骨干骨折、高能损伤、糖尿病、损伤至入院间隔>24 h是近端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降低近端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血小板和d -二聚体对近端DVT形成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临界值分别为174 × 109 /L和2.18 mg/L。

结论:BMI≥24.0 kg/m2、股骨干骨折、高能损伤、糖尿病、损伤至入院时间>24 h是下肢骨盆髋臼骨折近端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和d -二聚体水平是排除近端DVT发生的有效指标。冠心病降低近端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文来源:

Xiaobing, Liu,  Peng,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 at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Front Cardiovasc Med 2024;11(0):1372268

Tags: Front Cardiovasc Med:外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