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4年4月7日,北京大学林志强研究员/张强院士/二军医大鲁莹教授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在线发表综述“Revolutionizing Neurocare: Biomimetic Nanodelivery via Cell Membranes”,深入讨论了细胞膜仿生的脑部疾病治疗新策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脑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症、帕金森病等)患病人数急速增长。药物治疗是脑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普遍存在脑部分布不足的问题,导致疗效不理想。药物进入大脑病灶的主要障碍为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血脑屏障(BBB)”。BBB是一个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边界,它将循环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液和细胞外液分隔开来,可限制绝大部分药物分子的入脑。尽管有多种药物设计策略被用于增加药物在脑部的分布比例,但仍存在多种不足。因此,脑靶向药物递送被认为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生物仿生细胞膜纳米输送系统被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这些系统模仿自然生物过程设计而成,利用仿生细胞膜包裹药物并将其有效输送到大脑中,高效穿越血脑屏障,从而增强向脑内目标区域的药物输送效率,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给药方式。
图1. 不同来源的细胞膜和 NPs 生物仿生组合治疗脑部疾病的示意图。
本论文详细探讨仿生细胞膜纳米递送系统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前景,总结了不同来源细胞膜的优缺点、合成方法以及在脑疾病中的相关应用。通过对最新研究和新兴趋势的深入分析,了解这些创新系统将如何改变中枢神经系统治疗的格局。文章从系统设计、功能到它们在神经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潜力等多个维度,提供全面的视角,突出了仿生纳米给药系统改变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模式的潜力。
图2.细胞膜仿生纳米粒子的制备示意图。
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林志强研究员、药学院张强院士和第二军医大学鲁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廖峻和博士后龚礼栋为本项目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办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402445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