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维生素D是阳光对我们的馈赠,它可以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也可以从膳食和补充剂中获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了中国人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2016~2017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2015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
在过去的100年里,科学家们在维生素D相关研究中不断突破,并取得诸多重大发现。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且维生素D在预防许多疾病和病症中或许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近日,《自然》(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发表重磅综述,总结并讨论了维生素D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发现。
截图来源: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维生素D具有骨骼外的多效性作用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从而确保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正常。此外,维生素D还具有骨骼外的“多效性”作用。人体内大多数细胞中都存在维生素D受体以及维生素D酶系统,这些受体以及系统可诱导几百个基因的转录。大量观察性研究的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除了损害肌肉骨骼系统外,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如急性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等。由此许多专家认为,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可能还有益于预防非骨骼疾病的发作。这些发现开启了维生素D领域临床研究的新纪元。
全球成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全球约30%~60%的儿童和成年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25-羟维生素D[25(OH)D]是血液中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稳定性好,是公认的评价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可靠指标。2023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指出,人体正常血清25(OH)D水平≥20 ng/mL;而12 ng/mL≤人体血清25(OH)D水平<2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人体血清25(OH)D水平<12 ng/mL为维生素D缺乏。按此标准,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部分人群血清维生素D均处于较低水平。
论文强调,血清25(OH)D处于何种水平代表人体维生素D不足,目前尚存在争议。有部分专家认为,20 ng/mL≤人体血清25(OH)D水平<30 ng/mL同样为维生素D不足。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人体血清25(OH)D水平在这一范围内与特定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之间存在独立关联。
这部分人群有必要接受维生素D水平筛查
维生素D缺乏症患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应考虑接受筛查,这些人群包括老年人(这部分人群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具有较高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孕妇或绝经后女性,甲状旁腺、肾脏和肝脏疾病患者,肥胖症人群(尤其是接受减肥手术治疗的患者)。论文强调,血清25(OH)D水平受体重指数(BMI)、年龄、皮肤色素沉着、阳光照射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并且随季节变化明显。因此,在冬季或早春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的检出率增加。
通常临床上并不鼓励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维生素D缺乏症筛查。不过由于维生素D缺乏症对骨骼和整体健康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筛查高风险人群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血清25(OH)D水平较低(<20 ng/mL)的人群而言,若其维生素D缺乏的高风险状态持续存在,则应开始并持续补充维生素D。
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D的充足与否与日晒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生活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并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健康个体血清25(OH)D水平不太可能较低。通常而言,血清25(OH)D水平较低的最佳预测因素有:居住在高纬度地区、BMI较高、皮肤颜色较深以及日晒时间较短。在健康人群中,快速查询这些特征可能会有助于识别出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发病风险的个体。
人体维生素D不足与总体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有大量证据表明,人体维生素D不足与健康状况不佳和总体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对于可能缺乏维生素D的体弱或居家老年人群(>70岁),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跌倒、骨折甚至是死亡的风险。对于年轻人和中年人群(18~60岁),维生素D中度缺乏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并不那么明显,这可能与其他生理机制、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然而,即使是中年健康人群,补充维生素D同样可在几年后显示出其在降低炎症水平、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方面的益处。
对于维生素D极度缺乏的患者而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口服大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序贯每日维持治疗。而对整体人群而言,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理想”剂量取决于所想要达到的目标25(OH)D水平。对于成人而言,每天10 μg(400 IU)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通常足以将25(OH)D水平升高至10 ng/mL以上;想要使25(OH)D水平达到20 ng/mL,对应的剂量则为20~25 μg(800~1000 IU);想要使25(OH)D水平达到30 ng/mL,对应的剂量则为40~50 μg(1600~2000 IU)。
需要指出的是,过量维生素D是有毒的。因长期摄入大量维生素D补充剂所致过量或中毒时有发生。维生素D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厌食、烦躁、哭闹、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严重病例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等。
论文强调,虽然补充维生素D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是安全的,但即使是中等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也可能导致潜在维生素D过敏的个体出现高钙血症(25[OH]D水平高于50 ng/ml可能有害),因此,对于开始补充维生素D后数周或数月内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临床医生在检测血清钙水平时应设定较低的阈值。
小 结
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于不同人群、不同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应实施对应策略以改善。维生素D水平正常或不足人群,可通过保证日光照射、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D制剂等方式预防和应对维生素D缺乏。
参考资料
[1] Giustina, A., Lazaretti-Castro, M., Martineau, A.R. et al. A view on vitamin D: a pleiotropic factor?. Nat Rev Endocrin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74-023-00942-0
猜你喜欢
- 冬季吃什么减肥 重口味食物防寒又减肥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特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新辅助治疗
- 普拉替尼一线治疗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
- 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开标
- 春节宅趣挑战,I人自测派对 谁是真·社恐,谁又是隐藏的社牛?
- Psychological Medicine:晚发精神病患者发展为路易体痴呆的进展特征
- 医院“统一放号”好事办好 能不能全国推广?
- 胫后肌腱坎墩与后踝骨折
- 2020年12月29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二!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 经验积累:河北结友去年专程来杭州面诊,我建议手术;今年复查了再传给我看,又说再随访?何以自相矛盾?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