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是肠黏膜屏障和脑-肠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肠道菌群与宿主彼此依赖、互相影响、互惠共生,以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菌群-肠-脑轴为生理基础,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灸对机体的调节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而肠道菌群正是其调节机体多系统功能的中间环节之一,也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媒介之一。
一、肠道菌群的功能
肠道菌群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黏膜的通透性直接保护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
也可以通过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或脑-肠轴等途径间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是肠道内常见的益生菌。
-
双歧杆菌可与其他厌氧菌共同形成一层生物菌膜,抑制致病菌的入侵。
-
乳酸菌可激活T细胞和B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2.再平衡Th17/Treg免疫轴
Treg细胞增殖、活化可增强全身的抗炎作用,Th17细胞可以通过促炎细胞因子加重肠道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可直接作用于相应受体调控初始CD4+T细胞向Th17或Treg细胞分化。
肠道菌群也可通过细胞因子和能量代谢途径间接影响Th17/Treg免疫平衡。
3.其他
-
双歧杆菌还可降低肠内胆固醇水平。
-
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 SCFAs)会影响肠嗜铬细胞分泌5-羟色胺,从而调控血糖和改善肠道动力。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γ-氨基丁酸(GABA)水平与机体认知行为密切相关,而益生菌可以促进BDNF的产生,也能将谷氨酸盐转化为GABA。
-
乳酸杆菌通过迷走神经调节大脑皮质中枢神经GABA受体表达,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
益生菌还可以通过增加骨骼中的钙含量促进骨骼健康,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炎症反应,从而保护骨微结构。
二、肠道菌群失调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肠道菌群失调是指由年龄、饮食、环境、药物、遗传、精神压力等因素导致的肠道内环境紊乱。
表现为有益菌群、条件致病菌及有害菌在数量、种类、比例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变化,这种改变不仅会导致肠道局部病变,还会波及全身影响人体多个系统,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肠道菌群失调时,致病菌竞争性结合肠上皮细胞表面受体,产生内毒素的同时破坏肠黏膜生物和机械屏障,并引发黏膜炎症反应,破坏黏膜固有层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lgA)的分泌功能,从而破坏肠道免疫屏障。
在这种情况下,机体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及代谢紊乱(如炎症指标、血清LPS水平升高),细胞通透性增加,会通过肠-脑轴、肠-肝轴、肠-肺轴进一步引发全身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
三、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相关研究
1.消化系统疾病
研究表明
艾灸或针刺可通过调整有益菌和致病菌的比例、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而有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
针刺能改善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富集及多样性,从而修复胃黏膜损伤。
2.内分泌系统疾病
有学者探究电针减肥的作用机制,发现针刺治疗后肥胖患者肠道内致病菌拟杆菌属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减少,益生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增加。
有研究显示,肥胖对肠道菌群的丰度有较大影响,而电针能够调节肠道益生菌和致病菌丰度,保护肠道菌群,进而减轻体质量。
3.循环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
电针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经“神门-通里”段后,大鼠肠道内益生菌丰度增加,有害菌丰度减少,且心肌受损的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含量显著降低。
电针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等功效,其作用机制均与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4.神经系统疾病
赵一点等采用针刺头部穴位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满意,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增加,致病菌肠球菌和小梭菌含量减少,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18( IL-18) 水平降低。
于美月研究发现,电针可升高帕金森病(PD) 抑郁模型大鼠表征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性和多样性特征的平均吸光度值、多样性指数,进而缓解大鼠的抑郁情绪。
5.免疫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电针和艾灸可能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结构而发挥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四、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途径
有研究者认为,针灸的效用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微生态调节剂,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调节脑肠肽的表达等途径恢复肠道菌群稳态,这可能是通过下列3种途径进行。
1. TLR/MyD88 /NF-κB 信号通路
TLR/MyD88 /NF-κB 信号通路可能是针刺维持肠道菌群免疫稳态的作用途径之一。
研究发现,肠黏膜中的 TLR4 可识别革兰阴性杆菌的LPS,进而产生炎症反应,激活肠黏膜免疫应答。
2. PI3K/AKT 信号通路
针刺能激活 PI3K/AKT信号通路,调整肠道菌群的组成。
3. 菌群-肠-脑轴的下行通路
据报道,电针或艾灸可降低 IBS 患者前扣带回皮质、右侧岛状皮质和前额叶皮质等相应功能性大脑区域内的活化体素,调节粪便特征菌含量和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脑-肠轴是将认知和情感中枢与神经内分泌、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联系起来的双向通信系统,包括上行通路( 迷走神经) 和下行通路( 交感传出神经、副交感传出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针灸可以调节脑功能,再经脑-肠轴的下行通路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