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吴镜湘团队在国际著名外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发表题为“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validation of a novel model for predicting new clinically importa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horacoscopic anatomical lung cancer surgery-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相关研究。该研究基于中国大陆多个研究中心的临床数据,首次构建了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手术后新发生的,具有临床重要性的房颤之预测模型。该模型纳入了年龄、高血压、术前治疗、临床肿瘤分期、术中心律失常、输血以及手术时长等七个变量,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有助于房颤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预防,减少该事件的发生。
术后房颤(POAF)是胸腔镜辅助肺手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往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2.5%-20%,其发生与患者不良预后增加相关。当前,POAF的全普预测指标尚不清楚,基于大样本预测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POAF的模型较少。尽管欧洲和美国已经开发了一些模型来预测胸外科手术后新发具有临床意义的POAF,但由于种族差异,这些模型在亚洲人群中的应用是否适用尚不清楚。此外,以往的研究存在模型性能较差、数据可及性差、分析的患者数量较少、缺乏外部验证等局限性。因此,基于可及临床变量构建一个性能良好的模型来预测胸腔镜解剖性肺癌手术后新发POAF概率尤为重要。
本研究收集了既往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微创肺叶、肺段切除术的14074例患者和在瑞金医院接受同种手术类型的2941例患者的围术期房颤发生情况,探讨POAF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相关预后,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评估预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所有纳入的患者中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5%(417/1701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术前治疗、临床肿瘤分期、术中心律失常、输血以及手术时长等因素为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该研究新建立的预测模型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和临床实用性,有助于房颤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预防,减少该事件的发生和相关不良结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博士研究生童朝阳为本文第一作者、瑞金医院胸外科博士研究生牛振屹和上海市胸科医院副主任朱宏伟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吴镜湘主任、瑞金医院胸外科李鹤成主任和金润森副主任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郑吉建主任为本文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181118/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