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一、舌骨肌群
(一)解剖
1.附着点
胸骨舌骨肌
起点:胸骨柄;
止点:舌骨。
胸骨甲状肌
起点:胸骨柄;
止点:甲状软骨。
甲状舌骨肌
起点:甲状软骨;
止点:舌骨。
肩胛舌骨肌
起点:肩胛骨上缘;
止点:舌骨。
二腹肌
起点:颞骨上的乳突切迹;
止点:下颌骨。
茎突舌骨肌
起点:颞骨的茎突;
止点:舌骨。
下颌舌骨肌
起点:舌骨;
止点:下颌骨的内表面。
颏舌骨肌
起点:舌骨;
止点:下颌骨的内表面。
2.功能
-
舌骨肌群会在颞下颌骨关节处下压下颌骨;
-
在脊椎关节处将头、颈部屈曲;
-
舌下肌下压舌骨,舌上肌上抬舌骨。
(二)临床分析
1.扳机点
病因:急性或慢性的肌肉过度使用或外伤。
症状:在二腹肌下肌腹上的扳机点容易产生下排四颗门齿的疼痛(两颗在扳机点的同侧,两颗在扳机点的对侧)、舌头疼痛、喉咙不舒服或是吞咽困难。
2.生物力学分析
(1)舌骨上肌群由下颌舌骨肌、颏骨舌骨肌、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组成,各肌均止于舌骨;
(2)在吞咽时可上提舌骨及甲状软骨,咀嚼时舌骨上肌群与其拮抗肌(舌骨下肌群)同时收缩,对舌骨起固定作用;
(3)舌骨上肌群有助于稳定喉的位置,而喉的位置影响声带所产生的音调和音质,因此影响声音的产生;
(4)舌骨下肌群由甲状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组成,除胸骨甲状肌外,其他肌都与舌骨有直接联系;
(5)吞咽时这些肌共同作用使舌骨和甲状软骨下降;与舌骨上肌群同时收缩可在咀嚼时固定舌骨;
(6)舌骨下肌群也有助于维持喉的位置,从而影响声带所产生的音调和音质;在舌骨固定时,这些肌有较弱的屈颈功能。
3.神经
面神经、三叉神经、上颈部神经损伤造成该肌肉群损伤。
二、颈深屈肌
(一)解剖
1.附着点
颈长肌
起点:第三节胸椎到第一节颈椎间,椎体横突及前表面;
止点:椎体的横突及前表面的上方。
头长肌
起点:第三节颈椎至第五节颈椎横突;
止点:枕骨。
2.功能
颈部稳定、屈曲、侧弯及转动到对侧。
(二)临床分析
1.扳机点
病因:急性或慢性的肌肉过度使用。
症状:颈长肌群上的扳机点容易产生喉咙痛、吞咽困难、后颈肌肉紧绷(因为必须要用力作功来抵挡紧绷的长肌群)。
2.生物力学分析
(1)颈长肌跨越所有的颈椎并呈节段分布,双侧肌收缩时,可使头颈部屈曲;
头长肌的纤维位置比颈长肌更倾斜,更靠上,在一侧肌收缩时,这种倾斜的纤维走向使头长肌能产生更好的旋转杠杆作用;
头长肌能稳定颈曲前方,并防止头过度后仰;参与寰枕关节的定位和运动;
(2)它还可稳定颈曲前方,防止头过度后仰,维持正常的颈椎生理弯曲;
(3)颈曲前凸角度增加时,颈和头长肌被动延长,肌力减弱;颈椎过度屈曲时,提示颈长肌会出现短缩。
同时,部分颈部后软组织的损伤和颈长肌的力学失衡有关。
3.神经
颈长肌接受第2~7颈神经前支的支配。头长肌接受颈1至颈3神经前支的支配。
三、舌肌
(一)解剖
1.分类
舌外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腭舌肌。
舌内肌:上纵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
2.功能
颏舌肌:两侧的额舌肌同时收缩牵拉舌向前,使舌尖伸出,两侧共同作用可使舌中央部降低,形成凹陷(卷舌), 一侧的颏舌肌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
舌骨舌肌:牵拉舌下降。
茎突舌肌:牵拉舌向后上。
腭舌肌:抬高舌后部,收缩咽部。
舌内肌能改变舌的形态。
上纵肌、下纵肌收缩能使舌缩短,上纵肌单独收缩则舌尖及两侧缘上卷使舌背凹陷。
反之,下纵肌单独收缩使舌尖向下,舌背隆起。
舌横肌收缩使舌体变窄变长,舌垂直肌收缩使舌体变薄变宽。
(二)临床分析
1.生物力学分析
舌外肌、舌内肌单条肌或成对肌的多方联合运动使舌产生精确、灵活的运动,这不仅对于消化功能很重要,对于语言功能也同样重要。
2.神经
舌肌的运动神经均来自舌下神经, 而腭舌肌接受咽丛来的神经纤维支配
四、颈阔肌
(一)解剖
1.附着点
起点:胸大肌上部和三角肌的筋膜
止点:下颌骨下面部的筋膜
2.功能
前屈头颈部(双侧收缩)
收缩颏减少颏部和颈侧方的凹陷,使颈部皮肤产生紧绷的斜嵴
下压下颌骨,下拉下唇和口角
(二)临床分析
1.生物力学分析
颈阔肌的功能主要与面部表情有关,颈阔肌是前颈部最表浅的肌,延伸自下颌骨和面部筋膜。颈阔肌的起点不是骨性结构,而是起自胸壁和肩胛区前面的筋膜。
颈阔肌是一扁平、宽阔的薄层肌(一般称为皮肌)。皮肤可见于许多动物,做一些驱赶苍蝇或梳理毛发的动作。
人类颈阔肌可向下或侧面拉动下唇,同时在颈和胸部皮肤产生隆起或褶皱。这个动作以紧张或生气时的面部表情特征。
2.扳机点
病因: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的扳机点引起。
症状:在下颌部引起像针刺一样的刺痛。
3.神经
面神经颈支支配,该分支在近下颌角处沿着肌的深面下行。
猜你喜欢
- 中医女生夜晚爱出汗气血两虚如何调理
- CA:最新癌症统计:美国癌症死亡率较峰值下降32%,肺癌生存率提高,乳腺癌发病率缓慢增长
- 【愈见乙肝2024】长期核苷治疗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通过个体化间歇治疗策略获HBsAg血清学转换
- 网传最多的16种避孕方法 这几种避孕特别不靠谱
- 每天走多少步能减肥
- JAMA子刊:二手烟暴露或可增加儿童近视风险
- 挖掘数字文旅潜能
- 2024 版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发布
- ‘四大顶刊’一周研究导读:蛋白质、脂肪、碳水、膳食纤维“最佳”饮食最佳方案;阿来替尼在可切除ALK阳性NSCLC辅助治疗中展现显著疗效;恩格列净显著降低各种原发性慢性肾病进展风险
- IVD技术丨RCA技术在蛋白原位检测及超灵敏免疫中的应用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