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梅斯盘点:2022年度中国神经病学领域十大进展

来源 2022-12-22 05:59:52 医疗资讯

2022年度应该是中国神经病学领域的腾飞的第一年!

中国的神经学领域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自从2015年王拥军教授的CHANCE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以后,在神经病学领域每年都在三大医学期刊上有所斩获,标志着中国人领导的神经疾病领域的研究迈向国际水准。相信,2022年是腾飞的第一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登上三大医学期刊(NEJM,Lancet,JAMA)上。下面梅斯小编为大家盘点2022年中国神经病学领域的十大进展。其中吉明训教授入选两篇。

通过回顾今年,更多地展望未来,给更多的同道们以启示与启发。

1、宣武医院的吉训明教授发表卒中发病6-24h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研究成果

2022年10月来自宣武医院的吉训明教授等在NEJM上公布了BAOCHE试验结果,以评估因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卒中发病6-24h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疗效和风险。见:NEJM:吉训明教授团队发现后循环机械取栓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有明显获益(BAOCHE研究)。

图片

2、中国科大一附院胡伟和刘新峰教授发布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研究成果

10月13日上午,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重磅发布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研究论文题为:Trial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Basilar-Artery Occlusion(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试验)。此研究针对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相比较最佳药物治疗,动脉取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见:NEJM:中国科大附一院胡伟和刘新峰教授发布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ATTENTION研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医疗团队临床研究解答世界性脑卒中难题

3、刘建民教授团队发现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下限

10月28日,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主刊在线发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强化降压控制的研究”(英文名ENhance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Nd ThrombEctomy Stroke StuDy,英文简称ENCHANTED-2/MT)。该研究历时4年,由3国合作,国际8个职能委员会全程介入,国内44家卒中中心参与,通过1828次筛选,最终入组患者821例。经2758次标准化随访,5024份神经血管影像,16616次血压记录,近30万条临床数据分析,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开通血管后,强化血压管理(<120mmHg)患者临床预后差于标准血压管理(140-180mmHg)”,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提供了高级别证据支持,有望改写指南并指导临床实践。见:Lancet:刘建民教授团队发现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下限(ENCHANTED-2/MT研究)

4、陈会生教授发现远隔缺血适应能改善急性中度缺血性卒中的预后

2022年8月16日,一项由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CDCIA)理事长陈会生教授牵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ICAMIS研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该研究评估了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对急性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组的90天内达到较好的神经功能预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7.4% vs 62.0%),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一来自中国本土的多中心研究成果登上世界顶级期刊,国际上首次为卒中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开启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的新篇章。见:JAMA:陈会生教授团队发现远隔缺血适应能改善急性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预后(RICAMIS研究)

5、焦力群教授发表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2022年8月10日凌晨,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团队领衔,联合中国8家医院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ASSISS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历时10年的CASSISS研究在国际上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医学证据。CASSISS研究对比了支架联合药物治疗vs单纯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和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见:JAMA: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证实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未见获益(CASSISS研究)

6、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团队发现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无获益

另外,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试验(RESCUE BT)是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市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医学中心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团队联合全国54家医院协同开展,是全球首个探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可以进一步改善接受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结局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见:JAMA:血管内治疗前经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并不显著改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RESCUE BT研究)

7、宣武医院吉训明远隔缺血适应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人群具有保护

10月28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国内84家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RICA研究(长程远隔缺血适应预防症状性颅内粥样硬化性狭窄人群的保护作用)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 Neurology》上。

RICA研究共纳入3033名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归因于颅内责任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为50-99%的受试者,中位随访期为3.5年。受试者每天通过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进行1次双上肢缺血适应治疗,持续12个月。在依从远隔缺血适应的受试者中,长程远隔缺血适应显著降低主要终点结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试验组14.7% vs. 对照组18.7%;HR为0.76,95% CI 0.59-0.99;p=0.038)。同时发现,长程远隔缺血适应显著降低复合终点结局(脑卒中、TIA、心肌梗死)的发生(试验组17.6% vs. 对照组24.1%;HR为0.70,95% CI 0.56-0.88;p= 0.0026)。见:Lancet子刊: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团队长程远隔缺血适应对卒中有显著保护作用

8、危重卒中患者三种肠内喂养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重症脑卒中早期肠内营养优化研究(OPENS)是一项多中心、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国西部的16家三甲医院和区级综合医院进行盲法评估。急性严重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入院时GCS≤12分或NIHSS≥11分)的成人患者,预计将接受7天以上的肠内营养,被随机分配(1:1:1)通过集中的网络随机系统分配到全肠内营养(估计热量需求的70-100%)、改良全额肠内营养(全额肠内营养加促动剂)或低热量肠内营养(估计热量需求的40-60%)。指定的营养在入组后24小时内开始,并持续7天。主要疗效结果是参与者在第90天时结果不佳(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的比例,预先指定的主要安全结果是第90天的死亡率。

在严重卒中的早期阶段,与全肠内营养相比,改良的全肠内营养或低热量肠内营养并没有显著降低为期90天的不良预后风险。与改良全肠内营养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可能与死亡率增加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Lancet Neurology》上。见:Lancet N:危重卒中患者的优化肠内营养策略

9、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在有症状的高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比较

我国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 Neurology杂志上。2015年4月27日至2018年11月16日,在中国16个颅内支架手术量大的医疗中心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临床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盲法评估。有症状的高级别ICAS患者被随机纳入并随访1年。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DES(NOVA颅内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系统)或BMS(Apollo颅内支架系统)治疗,比例为1:1。主要疗效终点是手术后1年内的ISR,定义为植入支架内或紧邻支架(5mm内)的管腔直径大于50%的狭窄。主要安全终点是手术后30天内的任何中风或死亡。结果共有263名参与者(194名男性[73.8%];中位[IQR]年龄,58[52-65]岁)被纳入分析,其中132人被随机分配到DES组,131人被分配到BMS组。总的来说,DES组的1年ISR率低于BMS组,总体风险降低76%(10 [9.5%] vs 32 [30.2%];OR=0.24;95% CI,0.11-0.52;P < .001)。其中,DES组从第31天到1年的缺血性中风复发率也明显较低,风险降低90%(1 [0.8%] vs 9 [6.9%];HR=0.10;95%CI,0.01-0.80;P = .03)。但在DES组和BMS组之间,30天内任何中风或死亡的比率没有明显差异(10[7.6%] vs 7[5.3%];OR=1.45;95%CI,0.54-3.94;P=.46)。综上,本试验发现,与BMS相比,DES可降低有症状的高等级ICAS患者的ISR和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详细见:JAMA Neurol:药物洗脱支架能明显降低高级别ICAS患者支架内狭窄和卒中复发风险!(NOVA研究)

10、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对携带 CYP2C19 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益处和风险的时程

王拥军教授团队研究人员在中国202个中心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了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2月30日的NEJM上,详细见:NEJM:CYP2C19功能缺失携带者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卒中或TIA的比较分析

同时,针对CHANCE2研究的二次分析发表在2022年的JAMA neurology上。详细见:JAMA NEURO/天坛王拥军团队: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急性中风或TIA患者使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的益处和风险

链接:

梅斯盘点:2021年度神经病学领域十大进展

 

Tags: 梅斯盘点:2022年度中国神经病学领域十大进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