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承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定于2022年10月31-11月13日召开。
本届大会继续秉承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心循理念,创新发展”为主题,广泛传递国内外心律领域的基础和临床进展,将举行青年术者大赛、电生理手术直播周以及多种形式学术理论交流。内容前沿、丰富、实用,展示近年来国内外在心律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荟萃我国在心律失常诊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和共识。
11月11日上午11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分享了《避免心梗》的主题报告,董教授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过程”、“减少冠心病死亡的三道防线”、“如何识别心肌梗死先兆”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过程
董教授讲道,“当冠状动脉中的血液过于黏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其他细胞废物产生的脂肪沉积物(斑块)往往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窄、血流阻塞,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斑块体积过大不能稳定地固定在血管壁上时,则容易发生溃破,继而引起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减少冠心病死亡的三道防线
冠心病是可小可大的疾病,轻则出现心绞痛,重则可引起心脏缺血性猝死。冠心病并不是没有防治措施,只要做好3道防线,就能减少其发作次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在美国,心脏停跳导致猝死的死亡数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导致死亡人数的总和。
中国作为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心肌梗死引发的心脏停跳导致猝死的死亡人数自然也不会低,心肌梗死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绞痛。
研究显示,90%以上的心梗是由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紧张状况、水果蔬菜摄人不足、缺乏运动、腹型肥胖、过度饮酒等危险因素诱发。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心梗”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会有50%-80%的人在“急性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的先兆症状,一般发生先兆的时间为1—2天或更久。若加以留意,事先发现先兆症状的踪迹,及时就医就可有效避免身陷“心梗”危机。
如何识别心肌梗死前兆?
心梗发生前的5个踪迹:
夜间或休息时胸痛。 当休息时或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则要高度怀疑“心梗”发作,一般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心绞痛症状加重。 既往患有心绞痛的人,若是近1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胸痛的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需高度警惕“心梗”发作。此外,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时,也要警惕“心梗”出现。
无明显诱因的胸痛。 既往虽患有心绞痛,均能找到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劳累、激动等,但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也有胸痛症状出现,同时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突然的心慌憋闷。 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时,也需即刻就医。
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 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在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此外,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时,又不能用其他疾病或原因解释时,也要高度警惕“心梗”来袭。
不能忽略不典型“心梗”发作:
很多“急性心梗”发作时症状并不明显,特别是女性,约65%的女性在“急性心梗”发作时会有各式各样的表现,不但患者自己易忽视,医生也很易误诊。如突然呼吸困难并加重、恶心、呕吐、牙痛、下颌痛、头痛、头晕、失眠、极度疲倦、食欲差、消化不良、胃痛、焦虑等症状。
一些原本存在呼吸系统问题的患者,若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状况时,也需高度怀疑突发“心梗”。
若这些症状与运动、劳累、激动有关联,且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需及时就医。
作者:K.K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