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GW-ICC 2023:加强BP130~139/80~89 mmHg 人群的干预

来源 2023-09-08 22:00:15 医疗资讯

一年一度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将在北京拉开帷幕9月8日,来自天津康汇医院的杨宁教授以《加强BP130~139/80~89 mmHg 人群的干预》为题为大家做精彩演讲,本文梳理重点内容,以分享各位同道。

一、关注130~139/80~89 mmHg人群心血管风险

据数据显示,我国家血压水平处于130~139/80~89 mmHg的人群加权患病率为23.2%,即2.45亿人。其中,76%的人属于中青年群体,如果不对这些人群进行干预,未来的15年有2/3的人群血压水平会进展超过140/90mmHg,心血管风险会比血压持续维持在小于130/80mmHg的人高3.01倍。

01 130~139/80~89 mmHg血压水平是如何界定的?

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已将130~139/80~89 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

2003年,美国JNC7高血压指南将120~139/80~89 mm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

199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按照WHO的建议,将130~139/85~89 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

2005年,我国又将“正常高值”调整至120~139/80~89 mmHg。

2017年,美国AHA/ACC将130~139/80~89 mmHg定义为18岁以上成人1级高血压。

2018年,欧洲ESC高血压指南仍以“正常高值”定义这一血压范围,但对正常高值人群(130~139/85~89 mmHg)的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推荐与美国指南并无二致,即对于低危人群采取强化有效的生活方式过干预,而对于已经有合并症和高危的人群采取药物治疗。

02 我国130~139/80~89 mmHg血压水平的人有多少 ?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人群占比高达23.2%,预计总人数近2.45亿,且该血压范围人群主要为18~54岁的中青年人。对于这个人群,我们如果不尽早的认知到他们的风险,及时有效的进行干预,未来我们的疾病负担是不可想象和不可承受。

虽然,学术界于20多年前就认识到、并从定义上就强调了130~139/80~89mmHg这一群体的心血管风险问题。但在我国高血压知晓率并不高。绝大多数人群,包括中青年群体却仍然认为血压只要是不超过140/90mmHg就可以高枕无忧。这种认识上的巨大偏差,使得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青年群体错过了最佳干预的“黄金期”。

然而,将高血压定义为130~139/80~89 mmHg在学术界仍然存在巨大争议。那么,让大众充分知晓血压超过130/80mmHg就要积极干预是否有必要?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二、130~139/80~89mmHg人群的心血管风险

据数据显示,一项国内外发表了15项荟萃分析研究中,该荟萃分析汇总了数百个长期队列研究的结果,并做出一致结论收缩压130~139和/或舒张压80~89mmHg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中青年人群的风险。

具体而言,收缩压130~139和/或舒张压80~89mmHg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对风险升高39%~90%。同时,高至11%的冠心病事件和13%的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血压水平130~139/80~89mmHg带来的危害。

其次,一项来自于我国随访了30年的大样本研究,发表于2018年JACC杂志,该研究发现12%的新发冠心病和脑卒中归因于130-139/80-89mmHg血压水平,而11%的新发冠心病、12%的新发脑卒中和20%的心血管病死亡也可以归因于130-139/80-89mmHg血压水平。

再按照年龄细分可以看到中青年组在35~44岁和45~50岁的这两组年龄分层的归因风险是更高的。以D图为例,在心血管死亡的归因当中,在35~44岁可以看到43.9%的心血管病死亡可以归因于130-139/80-89mmHg血压水平,所以对于中青年人,130-139/80-89mmHg血压水平的防控的意义就更大了。

此外,来自于中国的证据显示,在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130-139/80-89mmHg明显增加脑卒中风险,特别是脑出血风险。在我们国家卒中风险更高,因为在高血压的人群当中,欧美的心梗和卒中比例是1:1,而在我国卒中和心梗的比例是5~8:1,这种情况和我们的饮食、生活等各种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国家是高盐摄入大国,盐敏感人群也多。

另外一项RCT研究证据,6项荟萃分析,汇总了几十项RCT研究的结果。其中4项大样本的荟萃分析显示基线130-139/80-89 mmHg人群接受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特别是脑卒中的风险。

近期,发表的一项BPLTTC研究,探究了降压药物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血压分层效果。研究纳入了18岁以上的成人34.47万,来自于48个RCT研究,最终研究纳入的年龄分层在21岁到105岁,平均年龄是65岁,按照参与者的血压类别(收缩压从<120到≥170mmHg,以及舒张压从<70到≥110mmHg,以10 mmHg递增)分组,按照血压每一个分层接受药物降压治疗以后的最终主要重点获益,最终整体的研究结果都是体现了降压治疗带来获益。

在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血压分层当中,如果接受药物降压治疗,每降低5mmHg,总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卒中风险降低27%,而心衰事件的风险会降低25%。整个这个分层与其他的年龄分层和总人群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这个研究也提示对于130-139/80-89 mmHg的人群,接受药物治疗的是安全有效的。

近5年国内外15项高血压指南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绝大多数的指南推荐血压水平超过140/90 mmHg就应该启动加药物治疗,其中7项提及需合并高危。而其中6项指南推荐收缩压130~139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伴有临床合并症或心血管病高危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此外,在我国35-64岁的这些中年群体中基线无高血压人群当中发现,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人群,未来15年间有65%进展为血压≥140/90mmHg,其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是血压维持在<130/80 mmHg者的3.01倍。

三、130~139/80~89mmHg人群的管理策略

人类对于血压的认知是不断进步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可以测量到血压,但是科学家对于血压都是不予干预的,即便是很著名的心血管病的医生也认为高血压是随着年龄增长以后的重要的代偿机制。在1945年的时候,美国的总统罗斯福死因是脑卒中,最后发现在他去世前十年间,他的血压水平从不到140/90mmHg逐渐攀升到了两百以上。在他去世前的两个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他的血压达到了260/150mmHg,所以罗斯福总统的事件促使了美国继任的总统杜鲁门签署了美国的心脏法案,并在1948年实施了Framingham心脏研究。

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推行了9年之后第一次定义了血压165/90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阈值。所以血压水平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客观的、黑白分明的自然现象,而人群中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呈连续的相关性,而血压的诊断切点是我们考量循证证据之后人为规定的,于是在1994年WHO也提出“定义高血压是需要的,但又是困难和人为的”。

因此,科学家们强调的对于130~139/80~89mmHg的血压人群,应该进行早期控制、早期预防,让这些人能够充的知晓到自己的危害,所有的人应该推荐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有合并症或高危的人群应该采取药物治疗。在学术界不断地探讨和积累临床研究证据的同时应该搁置对于诊断标准的争议,强化对于130~139/80~89mmHg的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的关注,积极向大众普及这个血压群体范围的危害性。

因为这些人庞大又多以中青年人为主,对于这个群体我们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医生需要让这些人能够充分的知晓到危害,也需要让患者明白130~139/80~89mmHg血压的危害,因为医生说的一句话可能比患者自己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的更容易重视。

小结

BP130~139/80~89mmHg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客观是存在的,而对于这类人群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与控制意义重大,尤其对于中青年人群。我们应对这类人群给予更多关注加强管理、关口前移,这样可以减少未来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因此,对于所有的人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让他们充分知晓到自己已经存在的心血管风险,而对于已经有部分合并症或者是一些高危人群要采取必要的药治疗的措施。

本文整理自2023年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天津康汇医院的杨宁教授会上发言

Tags: GW-ICC 2023:加强BP130~139/80~89 mmHg 人群的干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